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理论探讨

编辑推荐语

分析废用性肌萎缩的病因病机,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脾肾,应以补肾健脾法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法辅之。

[摘要]通过分析废用性肌萎缩的病因病机,认为废用性肌萎缩与中医学之肉痿关系最为密切,其发生与脾肾两虚、血瘀相关。脾主身之肌肉,脾虚导致肌肉失于濡养,痿废不用;肾主骨生髓,骨枯导致肌肉不荣,且脾肾相互资生,相互影响,先天之本肾若有不足,可致后天之本脾虚损而使肌肉痿废不用;血主濡之,肌肉需要血液的濡养才能丰润,血瘀则会导致肌肉萎缩。在总结分析历代医家对本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提出应采用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废用性肌萎缩。因其病位主要在脾肾,应以补肾健脾法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法辅之,以达到充养筋骨肌肉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的目的。

废用性肌萎缩是一种由于机体运动减退或受到制动而产生的全身消耗性疾病,常体现在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该病发生于航天员处于微重力环境下、运动员的伤病恢复期、脊髓损伤或临床常见疾病(如瘫痪、肿瘤、烧伤等)及各种伴有运动减退甚至要求制动的治疗措施(如骨折固定等),使得局部或者全身肌肉出现肌力、耐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状况。

目前废用性肌萎缩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中医药学也在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努力。中医学并没有肌萎缩的病名,因其具有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特性,符合古代医籍中关于“痿证”的记载。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干预废用性肌萎缩,具有显著疗效。

历代医家认为痿证涉及的脏腑包括肺、脾、肝、肾,故临床上治疗痿证重视调补肺脾肝肾四脏,提出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润燥、养阴生津、通利筋脉等治法治疗本病。笔者认为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与脾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且日久易形成血瘀,因此以补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该病,并在理论上进行探讨。

1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的理论基础

1.1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与脾肾、血瘀的关系

中医学对“痿证”早在两千年前即有较深刻的认识,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首次提及:“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是以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广雅疏证》卷一谓:“委,弃也。”表明“委”含有功能衰退或痿废不用的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将古代痿证根据不同发病部位分类为5种,即筋痿、痿蹙、肌痿(又称肉痿)、肢痿、痿癖。其中肌痿(又称肉痿)定义为“多因脾虚失运,不能输精以濡养肌肉,或湿浊伤及经络、肌肉所致。以肌肉萎缩、痿弱无力不用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痿病类疾病”。从病名的分类来看,废用性肌萎缩与肉痿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为废用性肌萎缩的辨证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内经》有云:“脾主身之肌肉,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血的生成以水谷精微和肾精为物质基础,脾胃将饮食运化为水谷精微,产生营气与津液,为血液化生提供物质基础。脾虚气弱,水谷精微运化乏源,气血亏虚、阻滞,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肢体无力,痿废不用;脾为后天之本,若脾虚气弱,后天不能充养先天,且病久耗伤肾气,使肾气亏虚,气血同病,最终发展为脾肾亏虚、气虚血瘀。且《难经·二十二难》曰:“血主濡之”。肌肉需要血液的濡养才能丰润,一旦血瘀则肌肉失其濡养而干枯萎缩。《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指出脾病与肌肉痿废不用的直接关系。《素问·痿论》曰:“有所远行劳倦……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表明肾虚导致骨痿,而《灵枢·经脉》中提及“足少阴气绝则骨枯,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进一步表明肾中精气处于衰绝的状态时,不能滋养于骨而致骨枯,骨枯则肌肉不能依附于骨,且说明了肌肉与骨的关系,肌肉失去骨的滋养而变得松懈软弱,骨肉不相亲最终分离。《素问·玉机真脏论》提及“大骨枯槁,大肉下陷,胸中气满,喘息不便。”表示骨与肉之间的依存关系,且脾肾各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两者具有相互资生的关系,进而可知肾虚导致肌肉萎缩。综上所述,可通过活血化瘀、健脾胃、调补肾精充盈骨髓来防治本病。

1.2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分析

中医学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痿证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内经》设有“痿证”专篇,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治疗痿证时逐渐将此理论重心从针灸过渡到药物,强调在治疗痿证时要注重调理阳明胃经。因“胃为水谷之海”“阳明多气多血”,脾胃亏虚则气血不足而导致筋骨肌肉痿弱不用。陈无择提出痿证“胃虚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的理论以及“并养阳明与冲脉”的治疗原则。故治疗废用性肌萎缩时可采用健脾养胃药物作用于阳明经达到治疗目的。而胃又与脾关系密切,《素问·太阴阳明论》载:“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有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需健运脾胃,将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借心肺之气将精微布散全身,以达到润泽肌肤、滑利关节、充养筋脉肌肉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脾肾相关”理论可知,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脾肾二脏相互资生,以荣养肾精充盈骨髓,以濡养肌肉。血虚血瘀也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机,正如《灵枢·本脏》记载“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血气瘀滞则不能荣养肌肉,故在补肾健脾方中加和血之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及的“谨守病机……必先五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以致和平。”充盈血脉,通达血脉,以助气血充和,使肌肉得养。

2补肾健脾活血法在防治废用性肌萎缩中的应用

应用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是针对本病脾肾两虚、气血阻滞的主要病机而设。历代医家对痿证进行辨证施治,具有代表性的有金代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依据“脾主四肢”,用黄芪人参五味子麦门冬汤治疗痿证。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三中提出治疗痿证可用补肾丸和虎潜丸。明代医家虞抟所著《医学正传》卷四,提出“鹿角胶丸,治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之证,神效。”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提倡固肾气,保根本;调脾胃,养后天。首次提出治疗痿证要补元气的思路,用起痿丹治疗“肾气虚惫,腰膝酸痛,行步无力”;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治精血亏损,下部痿软无力,不能步履。”以上均是肾虚痿证的治疗用药。清代王清任所创的补阳还五汤以其补气活血的功效在临床上也常用作中风患者后期四肢肌肉萎废不用的治疗。清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针对痿证的不同症状辨证论治,其治法分为健脾胃、通血脉、充肾精。医家在治疗痿证时,较高频率地使用了龟板、鹿角胶、虎骨、牛膝、骨碎补、白术、菟丝子、当归、熟地黄等或具有补肾健脾功效或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的中药以达到补肾健脾活血的治疗目的。

现代许多研究报道,某些中药及其复方确对废用性肌萎缩有一定的疗效。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人和动物在废用状态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阴虚、脾气虚、血瘀征象。因此现代医学研究中用补脾益气中药复方(主要药物包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以及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主要药物包括:党参、生地黄、当归等),可减轻废用导致的动物及人体脾气虚和血瘀的征象,从而有效抑制肌肉萎缩。金晔华等用补肾健脾方干预骨骼肌萎缩大鼠,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增大并能抑制骨骼肌蛋白降解,提高骨骼肌质量进而缓解骨骼肌萎缩。张淑等用血府逐瘀胶囊干预尾悬吊大鼠骨骼肌萎缩取得显著疗效,大鼠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湿重有明显恢复,且肌纤维横截面积也明显增大,说明活血化瘀可有效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司富春等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从年7月至年12月的中医治疗肌萎缩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证型包含脾虚、肾虚的共占总体证型的53.71%,而统计文献中治疗肌萎缩的药物功效总类的频次发现补虚类药和活血化瘀类药合计占整体用药的62.17%。因此,用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的理论是切实可行的。以下为笔者用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的临床治疗经验。

男,46岁,年11月12日初诊,因肌肉萎缩症8个月余来诊。刻下症大腿肌肉萎缩明显,腰部肌肉不时跳动,下肢疲软无力,蹲下即难站起,上楼依赖扶手,脉濡弦。辨为脾肾亏虚,兼有血瘀之证,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处方:何首乌(何首乌连用3个月无不良反应)、当归、熟地黄各12g,党参、黄芪、淫羊藿、炒补骨脂、巴戟天、葫芦巴、肉苁蓉、锁阳、菟丝子(蒸)各10g,炒续断6g。经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腰部的肌肉萎缩略有恢复,平路可以徒步行走,上下楼梯则需扶杖,蹲下起立依然有困难,腰腹部肌肉偶有跳动,脉濡弦。后继续服药,并在前方的基础上加怀牛膝、黄精、楮实子、龟甲胶、鹿角胶等调治,直至肌肉萎缩症状有所好转。本证治首先从脾肾入手,以温肾健脾、兼益精血遣方,服药后肢体肌肉萎缩逐渐恢复,但还偶然有肌肉跳动出现,用药时由温肾健脾之类,酌情添加养肝补肝和补益精血之品调补,以增加其养血活血的功效,至诸症平稳改善,达到治疗肌肉萎缩的目的。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笔者以历代医家治疗痿证的经验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具体情况,从脾肾亏虚、气血交阻等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成效。

3小结

废用性肌萎缩在临床上属于致残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发病过程也相对复杂,中医药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辨证论治原则和整体观念在废用性肌萎缩防治方面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根据本病的病因,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肾为先天之本,且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以补肾为先,在补肾的同时注重健脾益气和活血化瘀,标本同治。其病位主要在脾肾,以补肾健脾法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法辅之。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外源性的激素类药物治疗,虽然这些药物在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实验研究中被证实有一定疗效,但激素类药物大多有不良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定出针对该病行之有效的治法,选药组成合理的方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指导。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沈阳市科技局项目(编号:17--1-12)

[通信作者]张林(-),女,河北吴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方剂效用机制与配伍规律研究,邮箱:zhanglin

.







































福州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dwh/10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