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丨关于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

编译/三月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滞和营养不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急性腹泻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中排第二位,仅次于肺炎。引起儿童腹泻的原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后者主要包括饮食、气候因素。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前者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为主,后者包括大肠埃希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和体征。

《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儿童腹泻病有两个发病季节高峰:1)6至8月,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痢疾杆菌;2)10至12月,主要病原菌为轮状病毒。

▼常见病原微生物

表1感染性腹泻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一)细菌

1、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旅行者腹泻。水样或有粘液的蛋花汤样。常伴有呕吐、脱水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常见于2岁以下儿童,可导致长期腹泻,粪便为“黄绿色蛋花汤样”,霉臭味、粘液多。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黏液血便、伴发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产生志贺毒素,导致血便、出血性结肠炎,可伴溶血尿毒综合症(HUS)

溶血尿毒综合症:为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尿毒症、血小板减少三联征。可发展至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或无尿、水肿、血压增高,出现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肾组织活检可确诊。

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ggEC):水样便,类似ETEC,对于HIV感染患儿可导致慢性或迁延性腹泻。

2、弯曲杆菌

常见水样泻,可出现血便、剧烈腹痛。与接触家畜相关,常见于2岁以下儿童,可在粪便中检出。常侵犯空肠和回肠,易误诊为阑尾炎。

可继发:空肠弯曲菌感染后的周围神经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累及脊神经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急性起病,首发表现为四肢无力、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可累及呼吸肌。较早出现肌肉萎缩。存在特征性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即发病第二周后,大多数患者脑脊液内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

3、志贺菌属

宋内志贺菌:细菌性痢疾。

福氏志贺菌:我国最常见的志贺菌属,可导致血便、长期腹泻。

志贺氏I型菌(Sd1):可产生志贺毒素。

其中,宋内志贺菌、志贺氏I型菌可引起地方性流行。

4、霍乱弧菌

很多血清型的霍乱弧菌可导致腹泻,其中O1和O可引起严重症状和大爆发。可出现典型的“米汤样粪便”(存在大量肠粘膜、颜色较淡的大量水样便),伴呕吐、不伴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在症状首发后12-18h内因严重脱水而出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及死亡。

具有地区性流行的可能性,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应在发现2h内上报防疫站。

5、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菌主要感染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分为败血症型(常见)和胃肠炎型。排“深绿色黏液便或白色胶冻样便”。

6、耶尔森小肠结肠炎:

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引起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类似阑尾炎;咽痛、颈淋巴结炎。

(二)病毒

1、轮状病毒

可导致严重脱水性肠胃炎,最常见于4-24个月的婴幼儿,可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是秋冬季婴儿腹泻常见的病原体。大便呈“蛋花样”。

2、诺如病毒

是集体机构性爆发性胃肠炎的首要致病菌,如幼儿园、医院等。首发症状为阵发痉挛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几桶和呼吸道症状。

3、腺病毒

主要影响2岁以下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水样泻,血常规通常无特殊变化。

此外,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如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儿童可因正常菌群紊乱引起真菌感染性腹泻,包括念珠菌、曲霉、毛霉菌,其中,以婴儿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最多见。排黄色稀便、泡沫多带粘液、可见豆腐渣样细块,伴鹅口疮。

此外,还有其它机会致病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典型大便为暗绿色、量多带粘液,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培养可有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

艰难辨梭菌:伪膜性结肠炎,通常由抗生素引起,排黄绿色水样便、有假膜,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另外,喂养不当、牛奶或大豆过敏、乳糖酶缺乏等非感染因素也可引起腹泻;或因天气突然转凉、变热可改变消化系统功能而引起腹泻。

▼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通常在24h内即出现大便稀薄或水样便(WHO),病程在2周内(《中华儿科杂志》)。可伴或不伴有发热、腹痛、呕吐、腹胀等。

1、主要症状及可能病因

发热:通常是侵袭性病原菌导致的,主要出现在儿童轮状病毒感染中。

血便:侵袭性、产毒性病原菌,如EHEC、EIEC、空肠弯曲菌、非伤寒型沙门氏菌、志贺菌属、溶组织阿米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呕吐:常见于病毒性腹泻、霍乱。

表2腹泻常见病原体及其临床特征;其中++为常见、+为可出现、+/-表示症状具有变异性、-为不常见、0为不典型或基本无症状

▼Part3诊断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诊断:急性腹泻病、脱水程度、水样泻和立即样腹泻的鉴别、腹泻病因。重点是评估脱水程度和鉴别病因。

1、脱水评估

对于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见fig1中表格)。对中、重度脱水应行血钾、钠、氯检测和血气分析。

Figure1急性腹泻病患儿在不同脱水程度时的表现

对于急性感染性腹泻,保持足够血容量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优先于病因诊断。

2、急性腹泻病的诊断: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作出判断。

1)患者病史:

首发症状、排便频率、排便性状(外形、体积);

是否有血

是否呕吐

已经接受的治疗

既往史

个人史:流行病学关联

表3患者个人史及可能的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

2)体格检查:体重、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血压

3)实验室检查

①便常规:

非炎性腹泻大便为水样,粪常规检查未见白细胞,多为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炎性腹泻粪便呈黏液脓性、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

②微生物检查(培养、检测):

免疫功能正常的患儿出现急性水样腹泻24h之内,无需粪便培养。脱水、发热或粪便中带有血液和脓液的患儿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包括微生物培养和血清学检查,如霍乱快速血清检查。

表4不同情况下可能的检查方向补充

▼Part4治疗

(一)补液

1、口服补液:

应用于治疗轻度、中度脱水,选择口服补液盐(ORS)或低渗ORS。目前市售的水果口味口服补液盐也可作为家长的选择,在口感上利于儿童接受。

ORS成分:钠90mmol/L,钾20mmol/L,葡萄糖mmoL/L,总渗透压为mOsm/L

低渗性ORS:钠75mmol/L.钾20mmol/L,葡萄糖75mmoL/L,总渗透压为mOsm/L

《中华儿科杂志》发布指南推荐:从患儿腹泻开始,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ORS或其他清洁用水)以预防脱水,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一2岁者:ml;2—10岁者:ml;10岁以上的患者随意)直至腹泻停止。

ORS用量(ml)=体重(kg)×(50-75),4h内服完。之后进行评估,调整补液方案。

2、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应用于中、重度脱水,静脉输液的液体采用含碱的糖盐混合液,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在补液过程中,每1~2小时评估一次患儿脱水情况。

表5不同年龄急性腹泻病患儿静脉输液时间(h)

第一阶段补液目的是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扩容后,重新评估脱水情况,如仍处于休克状态,则可重复使用等张液1~2次。

然后根据脱水性质(见上表6)选择适当的方案继续静脉滴注补充累积损失量,可选用速度8-12ml/kg/h。

指南推荐患儿有尿时即应补充钾,静脉补钾浓度大多为0.2%,不超过0.3%(新生儿考虑0.15-0.2%)。一般选择氯化钾-mg/kg.d;全日钾量应≥8小时给入;低钾血症应持续给钾4-6天;病情好转改口服,饮食达1/2正常量可停补。

出现低钙症状(手足搐搦、惊厥)补10%葡萄糖酸钙5-10ml,等量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同时监测心率)。补钙后症状无改善,考虑低镁,给25%硫酸镁0.1ml/kg/次,深部肌注。

一旦患儿可以口服ORS,则即给予(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儿童在1~2h后)。

表7患儿补液流程参考

3.鼻饲管补液

应用于无静脉输液条件的中、重度脱水患儿,液体选择ORS,以20ml/(kg·h),总量不超过80ml/kg。每1~2小时评估脱水情况。

补液后疗效不明显者,应考虑感染性休克、代谢及心脏疾病等因素

:三定三先两补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

三先: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两补: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二)饮食治疗

早期进食能改善感染引起的肠内渗透压,缩短腹泻病程,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去乳糖饮食可以缩短患儿的腹泻病程。

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开始后尽早恢复进食,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应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年龄较大的儿童尽可能地保证热量供应。

在急性腹泻病治愈后,应该额外补充因疾病所致的营养素缺失。避免含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果冻、罐装果汁、甜点心和其他含糖饮料。不推荐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三)补锌治疗

由于急性腹泻时大便丢失锌增加、组织锌减少,补锌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预后,减少腹泻病复发。

急性感染腹泻病患儿进食后即可予以补锌治疗:

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

6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mg,

共10~14d。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锌mg、葡萄糖酸锌mg

(四)药物治疗

(来自《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1、蒙脱石

治疗儿童急性水样腹泻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排便次数和量,提高治愈率。

1岁患儿:3g/d,分2次

l岁患儿:3g/次,3次/d

2、消旋卡多曲

消旋卡多曲能明显缩短急性水样腹泻患儿(适用3月龄~10岁患儿)的病程,在最初24h内能明显地控制腹泻症状。

儿童最常用剂量为1.5rag/kg,3次/d,作为ORS的辅助治疗应用,餐前服用,疗程5d或用至恢复前。

3、抗生素

怀疑为细菌性腹泻时,不首先推荐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病原菌所致急性腹泻均是自限性的。对于病毒性腹泻,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重度脱水、早产儿、合并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应用抗生素治疗。病情重、病情迁延(高热、血性便、病程延长1周以上)者仍需要抗生素治疗,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

需要应用抗生素的情况:

鼠伤寒沙门菌。

ETEC、EPEC和EIEC肠炎当表现为黏液脓便时

EHEC肠炎且高热和中毒症状严重者。EHEC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使用抗生素可能诱发溶血尿毒综合征,轻症病例不建议使用。

肺炎克雷伯菌肠炎

艰难辨梭菌:停用原始药物后不能改善者,可选择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时,应立即停用一般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真菌性肠炎应用抗真菌药物

关于应用何种抗生素,可根据粪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以及患儿临床情况进行选择。

4、益生菌制剂:

益生菌治疗儿童急性感染腹泻病的疗效是中度的,具有菌株和剂量依赖性,对某些病毒导致的水样腹泻效果更好,对侵袭性细菌导致的腹泻没有明显疗效。

▼Part5家庭治疗

家长在实施急性腹泻病家庭治疗时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①给予患儿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

②补锌治疗;

③尽早恢复饮食;

④对病情未好转以及出现下列任何症状医院:

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不能正常饮食;

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

高热(3月龄38℃以上,3月龄39℃以上);

脱水体征明显:明显口渴、眼凹、烦躁易激惹、萎靡;

便血;

年龄6月龄、有慢性病史、有合并症状。

▼Part6预后影响预后因素

营养不良:微量元素或常量元素缺乏可导致腹泻迁延甚至加重,同时导致低钾血症和直肠脱垂。营养状况较差也可增加死亡风险。

锌缺乏:可降低免疫力,增加腹泻的频率、导致腹泻迁延不愈。

腹泻迁延:可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和体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免疫抑制:可并发其他疾病,导致腹泻反复。

资料来源

[1]FarthingM,SalamMA,LindbergG,etal.Acutediarrheainadultsandchildren:aglobalperspective[J].JournalofClinicalGastroenterology,,47(1):12-20.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54(7):-.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zz/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