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症状表现 > 杨德苑合理化视角下,机构中的色彩运用 >
杨德苑合理化视角下,机构中的色彩运用
一、前言早在年个人就对色彩计划的运用构想提出许多浅见。时经8年之后,发现许多机构纷纷开始实践并扩散至不同的场域中,内心也是非常高兴。这也燃起当初为了篇幅的精简,把一些次要的内容做了缩减,让文章的阅读性少一些专业知识点,于是开始重新思考把一些内容适当还原与补充的念头,并对一些细节内容稍做修正。
我们知道在年11月至年4月之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霍桑实验」,获得五阶段的试验结果(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态度实验)开启人类对于照明与色彩的运用开端,也开启人与工作环境上的心理学科的研究。而养老机构作为老龄化社会重要的配套设施,它不仅需要在机能上考虑老人生理条件需求,满足其在心理需求,尽可能创造出合适的空间感,最终使老人在身心灵全面获得舒适无障碍的友善环境。因此,藉助「色彩计划」运用去配合有效照明完善空间整体规划,让空间产生各种层次感,是满足老人在基本生活环境上质量保障的必要条件。虽然目前养老机构在建设初期或改建装修时,色彩计划运用非常重要(包含动线指示与标示等),却有部分被视为软装的后期工程,经常出现不舍得再投入资金的情况(或不考虑后端运营),这也许是开发商的一种选项(非刚性需求),毕竟每个项目的投入自有其成本管控的平衡点,但不得不说如果因此造成养老机构的设计形成过分单调刻板,管理动线、生活动线或服务动线标示不佳或光线不足或空间感觉过冷、徒增管理成本等时,则非常不利后端运营以及消除老人在生活上的不安情绪,甚至导致认知功能退化或与他人互动交际困难、引发不必要的跌倒碰撞等产生。其实,老人在机构中就是生活,而目前却很少去关心思考色彩计划与老人生活环境的重要关联。居此,个人建议在「合理化视角下」,机构能否优先进行「色彩计划」运用的考虑,并谨慎考虑平衡以下三个方向:(1)能否提升舒适性-是否能充分调和老人心情,使安心居住的空间设计。(2)符合老人视觉辨识性-是否让老人能够容易、清楚辨识的安全空间设计。(3)符合老人感觉衰退机能性-是否能补充老人身体机能衰退的需求,使容易操作的机能设计。以这三种舒适性、辨识性、机能性作为基础,通盘考虑色彩计划的设计配置之后,再从中取舍平衡,这样的整体考虑才有助于养老机构建构时,为后续「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理解色彩运用的重要性
色彩配置属于专业领域,在养老机构中如何有效使用色彩的专业元素很多,一般人很难弄懂这些专业术语与基础原理,甚至有些室内设计师也会以重视风格为主,长期对于光学方面的研究运用缺乏认知。因此,有些科普知识也必须建立,例如:要说明为什么人可以看见颜色?等等,以下就针对较容易混淆的概念重点说明:如影响色彩的元素有哪些?
1.影响元素一:光源是一种电磁波,有着极其宽广的波长范围,由于不同波长产生许多电磁波(例如: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等)。一般对光的定义为:
(1)波长在-nm(-nm)范围内的电磁波对人类的视觉神经有刺激作用,所以称为可见光。
(2)只有可见光才能产生视觉响应,其他波长的电磁波,人眼是感觉不到的。
(3)所有色彩的产生都在可见光范围内。
2.影响元素二:光源透过目标物,会出现被吸收,或被反射或被透射三种情况,均会造成色彩的呈现出现差异。
(1)目标物对光源的反应有三种:吸收/反射/透射。
(2)对颜色的影响有:表面纹理组织、光泽度、不透明度、反射度。
3.影响元素三:观察者是指每个人对于颜色的感知来自:主观特性、同时对比、继续对比、颜色适应,刺激值不同产生色觉能力也不同。因此,基于人眼对颜色的反应,CIE对于观察者标准的定义如下:2°viewingangle()10°viewingangle()
(1)色彩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不同的诠释。
(2)每个人对色彩的感受。
(3)观色环境的重要,注意光源与环境色与背景色。
(4)利用测色仪器获得准确的颜色数值。
●控制光源的重要性
由于光源变化及同色异谱的问题,建立?标准观色环境是絶对重要的。目前业界已有既定的光源标准例如:ISO:、Graphictechnologyandphotography-Viewingconditions、D50光源等。选择光源理想光源目前常用的有D50(K)美国标准或欧洲标准(K)两种。
三、理解老人对色彩的感觉根据调查结果,老人在生活的型态上与心理状态上,不同年龄层但生活型态类似的话,个人喜好也会显示类似的倾向,会因年龄层差别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老人对色彩反应变化,被认为是会随增龄的老化导致生活习惯的变化,尤其退休后的人际关系之间产生恶化影响;对于色彩方面,老人在生理上因眼球水晶体黄斑区域产生病变现象(通俗称为黄斑病变),造成对颜色的辨别变得与一般人有所差异(看到影像如隔着一层黄色玻璃)。对于长波的暖色系(黄、红、橘)通常会产生兴奋的感觉与激励效应;而对于短波的寒色系(蓝、绿、紫)则给于平静、冷淡的感觉,也具有忧郁特质与镇定效应。老人对于这种色彩的共通感应,称之为「色彩感觉」。通常感觉反应表现如下:(1)暖与凉:暖色系让人有温暖的感觉;而寒色系则让人有清凉的感觉(可运用于餐厅或活动室内使用)。(2)轻与重:明度高的色彩给人较轻的感觉;而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较重的感觉,如飞机通常会漆上白色;而黑色的轿车则显得沉重(可运用于会议室、办公室等使用)。(3)前进与后退:明度高、彩度高和暖色系,皆具有前进性;而明度低、彩度低和寒色系,则具有后退性(可运用于公共空间、过长或过宽的房型使用)。
(4)膨胀与收缩:明度高、彩度高和暖色系,给人有膨胀的感觉;而明度低、彩度低和寒色系,则给人有收缩的感觉(可运用于康复室或医护室等使用)。
四、老人性格取向与颜色的关联每个老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其实每种颜色也能反映出人的性格。喜欢「黑色」的人分为两种,一种善于打动人心,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局面,另一种则怀有逃避的心态,害怕别人的点评,喜欢买黑色的衣服。这两种人虽然性格不同,但有个共同点就是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黑色,而是因为某些成长经历所造成。喜欢黑色的老人应该多穿一些亮色的衣服,特别是热衷交际的老人。而且纯粹喜欢「白色」的老人并不多,可能只是对单纯美好的向往以及对事业有较高的要求,属于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者。但研究中发现喜欢白色的老人也特别容易孤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喜欢「灰色」的老人大多是做事干练且知识丰富,他们总是为别人着想,与人方便。这类老人在面对阻碍时能够冷静思考,也容易陷入自己封闭的怪圈中。「红色」富有激情和魅力,喜欢红色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在情绪起伏上较大,会有行动先于思考的特征,可能会任性。可以适当调节衣服里红色的比例,加入一些较为冷静的颜色。「粉色」显得人温柔,喜欢粉色的女性居多,他们通常拥有良好的家教且爱幻想,但遇事会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伤害。喜欢「蓝色」的老人不仅有很强的团队协调能力,还很讲究礼貌,为人也很谦虚谨慎,但比较固执己见。在我们周围,喜欢蓝色的人很多,他们性格上也有微妙的差异。喜欢「黄色」的老人是思想跳跃的,他们理性、上进心强、喜欢新事物、讨厌一成不变,他们有着独树一帜的想法,具备走向成功的能力和推动力。但喜欢黄色的人有依赖他人,缺乏自立性的特点,他们更像孩子,无拘无束。喜欢「绿色」的老人社会意识比较强,态度认真,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但警惕性非常高。喜欢绿色的人好奇心强,但不会积极采取行动。当喜欢绿色的人出现过度劳累等症状时,可以适当佩戴一些橙色的饰品,可以缓解不安。考虑以上色彩与老人性格洗好的效果,我们选择内装材的色彩计划,建议先找到共通性。另外,现实中还必须考虑个人差异性因素,例如:已无儿女或与个人情绪问题或身体机能症状等。色彩的心理状态会连结老人的生活经验,我们应根据当时的心理状态与颜色的印象,传达出不同的细节关怀。
五、色彩效果与实际运用
目前知道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视觉神经网膜细胞会开始萎缩,因此会导致蓝、绿、紫系列颜色反射传达到视网膜底部时,与黄斑病变产生重迭,显现近似黑色的景象而无法正确识别。因此,在欧洲许多室内设计师对于老人在机构中生活时会设计在窗帘、磁砖、地毯或是墙壁、沙发桌椅家具方面的颜色等搭配上,采用不受视觉退化影响的长波长的颜色(例如:橙色、红色、黄色、珊瑚色等)。同时,当老人出现视网膜细胞萎缩,则会出现对形状的辨示能力受到影响。根据加勒佛尼亚大学,安森尼亚爱斯医学博士的研究小组指出养老机构在设计上,必须非常重视照明与采光的补充;通常灵长类生物超过65岁寿命后,视觉会开始对于短波的颜色出现辨识困难,导致光源在照射部与阴影部的不同颜色之间对比也变成不容易判别。另外,考虑从屋外往屋内看的瞳孔调整时间反应变慢,对于建筑物入口附近的方向感觉及位置,也会感觉迟钝。对于一般人感觉极为普通的自然光,对老人而言,容易产生眩光晕眩,因此,在窗户及入门及地面及梁柱等位置应避免使用反射率高的材料,同时要考虑光源的折射与反射情况。日本色彩学家原田玲仁曾做过这样一个空间感觉试验,同时将两人分别放入蓝色系和红色系墙壁的房间内,然后请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在里面待上1个小时后再出来,结果发现红房间的人40分钟就出来了,而蓝房间的人70分钟后还没出来。结论得出人的时间感会被周围的色彩所扰乱,在充满红色等鲜艳的颜色下,人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因此,设计师在空间布局设计可以好好运用好这种特性。另外,个人也建议养老机构也可以借助颜色来帮助护理员提高服务效率,可以把公共区域的地方,把带有黑线或深绿色,重新油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其对劳动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因为这两种颜色的反射率使他们的疲劳感减轻。
六、空间材质的运用
养老机构的硬件空间应多采用天然素材或经加工后的仿天然素材,因为大自然素材为大地产物木、石、砖、竹、棉麻的触感与温润感为大部分老人所喜好。天然的颜色及纹理也让老人有接触大自然的放松感与亲近感。事实上,目前建材市场蓬勃,许多人造材质都可以模仿大自然材质的颜色及纹理,所以若采用塑料地板,人造石英砖或是耐磨木地板或是最近很火的晶石地板,都是不错的选择,都符合机构对于经济实惠、容易清理与保养的原则要求。有些公共空间的软装家具及装饰,例如:交谊厅、餐厅、或访客接待大厅等空间的公共家具,也可考虑采用有高靠背、扶手并且较硬的座椅类以支撑老人起身的撑扶需求,应避免高度过低或太软性的座椅,以减少老人身体、肌肉、关节等等的身体负担。在公共用品的选择上,除机能考虑之外最好能够兼顾美观性与艺术性,例如:选择大时钟、LED灯具、生态花艺及植栽等,都是可以发挥的部分,另外,避免选择几何图形的地面,可能会造成老人晕眩。公共空间可以设计更多的想象力延伸与趣味点,色系部分建议可采用鲜艳色系,因为背景色系的活泼可以使得空间氛围更生动,也可使得亚洲地区老人的面部轮廓更加清晰,且家饰品相较于公共空间,属于小体积物品,注意鲜艳的色彩跳色可呈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另外,在老人的私人空间中,以卧室为主的设计,须注意机构的老人需要宁静舒适的休息场域,自然素材呈现出大地的天然纹理,将有利于身心的舒展,有助老人得到全然的休息,色彩的配搭也建议局部采用印花或较活泼的色调,可直接利用卧室内的寝具或灯具等家饰品,让平稳的老年生活增添丰富的表情。如经济上许可,墙面的材质也可以考虑使用避免音源反射(混响)的壁纸或吸音材质等。
七、诱导警示标示的重要性
随年龄增加,老人性白内障情况严重,眼球水晶体呈现白浊,内部沉淀黄色与黄橙色的色素,视网膜的波长透过率不佳。结果短波区域的蓝紫、蓝的区域变得不容易辨识,因而全体景象就像透过黄色毛玻璃看东西的感觉。特别是白色会无法判断。老人性白内障在50岁左右有60%、85岁以上几乎百分之百有此症状,因此颜色的搭配与选择在养老机构尤为显得重要。
同一组色系,注意在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单纯设计成格子状,稍有不慎就有产生错觉的可能性。错觉让平坦的地面产生立体形状,就会产生像台阶一样的高低差错觉,这将导致老人行走时,发生瞬间犹豫缩腿而跌倒的情形。
美国设计先驱,杰.马鲁金指出,老人对于距离感的判断失真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例如:椅子与地毯使用类似的颜色与花色时,会让椅子的正确高低尺寸等让老人不容易抓住感觉,因而坐下时,造成犹豫而跌落。为防止因感觉错误导致跌倒事故等发生,可采用桌子与椅子的前缘对比性高的颜色,产生滚边线的警示效果,同样的,走廊与大厅的踢脚的颜色,必须明确的在墙壁与地面形成边线,则墙壁与地面的分界就容易看清楚,有提升诱导警示功能。另外有些养老机构,考虑到老人可以更舒适便利生活,特别在地材的选择上,考虑唤起注意的诱导功能色彩搭配。为避免夜间照明不佳所引发的危机与不安情绪,也以提升白天与夜晚的灯光照明程度来对应。老人正因为对「色相」与「彩度」的辨识能力衰退,如果明度太接近的话,颜色的差异就不容易辨识,因此色彩运用搭配上就必须要朝提高配色的明度比上着手。
●养老机构使用配色原则:
1.地材配色注意:(1)为有效唤起注意及诱导,面积大时,特别要使用颜色的暗示区别。(2)考虑明暗度差别执行配色计划。(3)短波区域之蓝紫色到蓝色范围之颜色不容易备老人判别。(4)色泽如是以红、澄、黄、绿等为主色调,要考虑老人水晶体的混浊情况,设计让老人容易辨识的色彩搭配(色差3度以上)。(5)白与黄、蓝与灰、蓝与绿等的组合,会让老人判断困难。(6)明度、色度充分考虑,使用补色原理加强视觉判断。
2.壁纸材料特性变化:
(1)壁纸是由纤维、填料、胶料和色料等组成的。
(2)纤维是壁纸的基本成分,以植物纤维为主。
(3)填料可以填充纤维间的空隙,使壁纸平滑,同时提高壁纸的不透明度和白度。
(4)胶料使壁纸获得抗拒流体渗透及流体在纸面扩散的能力。
(5)色料能够改变壁纸的颜色。
八、记号与动线规划
老人的活动领域与社交行为相互影响,所以在动线规划中,色彩运用是被视为重要元素之一,对于记忆力逐年减退的老人而言,让他以抽象观念去思考是非常困难(避免几何图形的使用)。尤其对阿滋海默证的失智症老人而言,他对椅子的造型无法具体理解,不当色彩的表现,最终会显现出来只能是「概念」,而缺乏如何使用的现实感。使用颜色记号产生的统一化方式是比较抽象的方法,必须强调环境的变化,使建筑物的形状变得容易办识,例如:在墙面上标示记号时,就必须要先去除背景布告板与墙壁的反光。对于机构中多使用荧光灯,这种冷光荧光灯的波长其实是不容易到达视神经网膜底端。又因老人多数患有白内障现象,水晶体通过的东西会可能被看成斑点或黑点,所以在养老机构中生活容易产生许多误判危险。另外,老人的水晶体因其中布满细微的伤痕及割痕,这些伤痕及间隙会因突然的眩光出现而瞬间看见东西模糊,如同乘车时,档风玻璃有污渍一般,由对面车辆射入强光的瞬间,眼睛变得看不清楚,所以要尽量设计成间接光源的考虑。尤其老人在生理方面的老化,脸睑的下垂,颈椎的椎间板水分流失,均会造成姿势的弯曲,在视线的高度方面,造成视野的范围向下改变,加上腿部机能的各种慢性关节炎等造成老人怕跌倒,行走只能小心看着脚下缓慢步行,因此,地上的记号与色彩计划的合理设计,才能形成真正对老人有用的动线规划指引。
九、结语
色彩像魔法一样,也像有机体一般,本身可散发出感觉。在养老机构中,如果运用好色彩计划,不仅能让老人心情愉悦,还有益健康。例如:老人身体疼痛时,可以多看看绿色。绿色对我们的神经系统有镇静和镇痛的双重效果,可以缓解精神上的紧张感和肉体上的疼痛感。睡眠不好的老人,可以在卧室使用白色和淡蓝色,这两种颜色具有催眠的作用。而且蓝色可以降血压,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定的作用。同时避免在卧室中布置过于鲜艳的颜色,例如:会让人精神紧张的深红色等。如果想让老人少吃,可以把将餐具换色灰色或黑色系列。这种单调颜色会让老人觉得没有食欲。像黄色、红色会使老人感到温暖,蓝色、紫色则会感到冰冷,另外白色,明亮度高感觉比较轻,反之黑色则比较重,色彩的冷热感是被色相所影响,轻重感(软硬感)则受明暗比所影响。另外像颜色的强弱同时也跟彩度有关。深暗高彩度的颜色显示强,明亮低彩度的颜色则显示弱。像这样的有效利用色彩感觉去创造空间感非常重要。色彩不只是提供一种视觉,对人的心理带来各种各样的作用。机构中内装材料的颜色与组合多利用大自然系列的材质搭配,绝对是影响养老机构整体色彩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老人而言,感觉愉快舒适的空间色彩计划配置,并搭配活用色彩所带来的心理影响是一极佳的环境塑造方法。但是最终养老机构要体现的空间运用非常多元,好的色彩计划主要还是必须依靠设计师的专业眼光与相匹配度高的产品材质,才能使空间环境达到更和谐平衡与巧妙设计的境界。
*本文章部分参考专业书籍或网络信息,封面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你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刻删除,并欢迎提出建议。谢谢!
杨德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