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检查诊断 > 大爱两个儿子因相同疾病离世,大庆这位母 >
大爱两个儿子因相同疾病离世,大庆这位母
渐冻人儿子相继离世留下光明在人间
毕玉是一位单亲母亲,家住红岗区红卫村,二十多年来她带着两个患有渐冻症的孩子一起生活,虽然艰难却用光和热为社会取暖,散发能量。
毕玉今年47岁了,多年前,她的两个儿子先后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肉萎缩,俗称“渐冻症”。
毕玉:大儿子叫王嘉宝,如果现在他要是活着的话,正好27岁。二儿子叫王卫康,他今年正好是17岁,正月初五那天刚过完17周岁的生日。
据了解,进行性肌肉萎缩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逐渐萎缩退化,慢慢的患者就会无法自主活动,毕玉告诉记者,大儿子王嘉宝在世时,在了解自己的病后,表示希望可以在自己离世后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毕玉: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三岁的小妹妹在临走的时候捐的眼角膜,他说我也想像那个小妹妹一样,但是那个时候我就是不了解人体器官捐献这一块,然后我也不可能答应他,根本也接受不了。
直到嘉宝在大庆论坛上发表了一篇日记,毕玉慢慢的了解了儿子的想法。
毕玉:那篇日记里写的最感动人的一句话就是“与其化为灰烬,不如留下光明在人间”真的是感动很多的人。这个时候我也了解了捐献这一块挺好的,就是能够延续自己的生命,还能让失去光明的人重新看到光明,后来我就同意了。
年1月21日,毕玉的大儿子王嘉宝离世,她遵循儿子的愿望,捐献了他的眼角膜,3年后,同样患有渐冻症的小儿子王卫康也像哥哥一样,在角膜捐献表上签了字。
毕玉:因为他也知道,他跟他哥的病是一样一样的,在他哥走的时候他是全都经历,亲眼看到的,包括现在的网络,他总会了解他这个病,等到后来这么多年,我都不查这个病了。卫康他就总查总查,所以他也知道他的生命是很短的,所以他在三年前就跟我说,将来也想像哥哥一样,捐献自己的角膜,我一点没有反对,他有这个意愿,因为我和他哥哥已经都签了嘛,他有这个意愿,我就答应了。
在毕玉的照顾下,小儿子卫康虽然身体上有病痛,但性格却活泼开朗,在直播平台上收获了大批粉丝,直到年前腊月毕玉生日那天,卫康的病情加重了。
毕玉:就是年前腊月二十三,他给我订了一块蛋糕,他都不能动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那种,我也没想给我过生日,他有这个愿望,蛋糕给我订了,那天我就做了几个菜,我们过得生日,就从那天晚上,我就发现他严重了。
正月初九早上,卫康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医院进行抢救。
由于病情严重,小儿子卫康也离世了,同样按照他的遗愿,进行了角膜捐献。
毕玉:我就是觉得,我家这两个孩子虽然没有上过学,虽然他们的生命很短暂很短暂,但是他们活出了人生的宽度,在临走的时候把身上唯一健康的角膜留在这个世界,不但延续了自己的生命,还能让别人重新看到光明。很多人都说,你这个妈妈照顾两个孩子二十多年,很伟大很伟大,其实我觉得我一点都不伟大,因为孩子是我生的,我照顾是理所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我觉得我的这两个孩子真的是很伟大很伟大,真的是一种大爱。
据了解,卫康捐献的角膜让两人重见光明。
我市人登记捐献角膜遗体
毕玉是个伟大的母亲,多年来不分昼夜、独自照顾两个身患渐冻症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与时间。多年来,毕玉家庭一直都是市区两级红十字会重点帮扶慰问的对象,对于毕玉这个特殊家庭所做出的奉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非常感动。那么角膜捐献和遗体捐献对社会来讲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记者对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角膜捐赠是指通过正当手段来捐赠自己的眼角膜,一般由十字会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咨询、协调、登记等工作。
大庆市红岗区红十字会会长张秀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献遗体和眼角膜。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患有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的不能捐赠,如结核、艾滋病、乙型肝炎患者,或者是有通过眼角膜传染的传染疾病的不能捐赠,捐献将无偿用于医学教学、医学科研以及角膜移植。
有意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市民可以到市红十字会或县区红十字会办理登记手续。
大庆市红岗区红十字会会长张秀丽:遗体及角膜捐赠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伟大善举。一是在环境保护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二是在国家的医学事业上有深远意义。捐献的遗体与角膜将无偿用于医学教学、医学科研以及角膜移植。这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也会推进国家医疗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提高诊疗水平,早日攻克更多难以治愈的疾病。三是在精神上留下一笔更为宝贵的财富。人生都是一个过程,那么在我们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通过遗体及角膜捐献,让我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下去,继续去看这个精彩的世界,这是我们生命另一种意义的延续。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