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易筋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筋经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动功,“易”意为改变、变易,“筋”主要指肌腱、韧带,亦可指除人体骨关节以外的一切软组织,“经”为指南、方法、经典。其动作是效仿古代的各种劳动姿势演化而来,如舂米载运、进仓、收囤等。此功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能够“抻筋拔骨”,故称“易筋经”。它是采用呼吸与静止性用力来锻炼肌肉,通过活血和改善内脏器官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健身运动。坚持习练易筋经,可以使肌肉逐渐粗壮有力,耐力也会增长。

在过去,它是从事中医骨伤、推拿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必修功法。它对体质虚弱、容易疲劳、神经衰弱、胃肠疾病、肌肉无力症、手术后发生的肌肉萎缩等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其传承至今融合了中国儒、释、道、医、武等传统文化的精华。

易筋经与儒学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其修身思想是与入世精神紧密结合的。《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不难看出,儒家思想认为,修身正心诚意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孔子十分注重修身养性。

中国传统健身气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伦理道德并行不悖,易筋经深受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所载养身养心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修身、养性等特点。所谓“艺无德不立。”中国众多的养生术中开宗明义几乎无一例外地阐明修养道德是安身习艺之本,传统健身气功易筋经亦是如此。

易筋经与佛教

相传,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为南天竺香枝国王三太子,不恋王位,出家修道,后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其领二十七祖师般若多罗法旨,来到中国传法。达摩祖师曾于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后又北上北魏都城洛阳,落脚于嵩山少林寺。由于禅宗的修持大多以静坐为主,久坐则气血瘀滞,易生疾患,故达摩祖师传易筋经以活动筋骨。

其实,在易筋经流传过程中,少林寺僧侣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河南嵩山一带盛传武术与气功,其中,易筋经也得到了广泛流传。另外,易筋经第一势“韦驮献杵”中的“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个将领之一,也是佛教的一位守护神。

易筋经与道家

现代多位学者根据考古资料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四年(年)由天台紫凝道人搜集古代流传的养生导引术,在宋代八段锦及其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创而成。其在后世流传演化过程中,托名达摩所传,而实则原系道家导引之术。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有四十多幅姿势各异的导引图,与现今易筋经相对照,可以发现,易筋经的基本动作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原型,这更能证明易筋经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养生导引之术,而非外来之物。

易筋经与中医

中华气功学作为研究人体生命的心身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最重要的应用自然是在临床医学方面:如何保健强身、如何防治疾病和如何延缓衰老等。易筋经将人体主要的十二条经筋作为疏导和锻炼的目标,与中医学关系密切。

自古以来,学习使用健身气功易筋经的中医师甚多。清朝末年,我国第一所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将易筋经作为学员的必修课,一来可以强壮中医师自身;二来能够使中医师在治疗疾病时事半功倍。到了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还印制了《易筋经》,以推广该功法。

易筋经与武林

传说《易筋经》书成之后流传于少林寺,被少林寺僧人视为镇寺至宝。其在武林界影响深远,尤其在清初,为了夺得此功法秘诀,武林各派曾相互厮杀。为此,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请方丈将《易筋经》献出,由政府印刷流传。

上海30年代的国术家谢映斋老先生,得易筋经真传,每日习练,从不间断,体格健壮,身体通透,气血充足,延年益寿。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hl/8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