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病人成为正常人,让正常人成为超人面

深夜辗转反侧、入睡困难?拯救睡眠的,可能来自神经技术为大脑“输送”的一段音乐、构建的个性化助眠场景。当然,脑机接口的新应用远不限于此。9月16日,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主办的“面向大众的神经技术”国际论坛上,4个多小时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和新加坡的知名科学家与近52万人次的在线观众分享了对脑机接口的动态和展望,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对这一前沿课题开展跨学科、跨国界的高层次研讨。

帕金森、运动障碍、睡眠与情绪调节

脑机接口进展如何?全球突破各有收获。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主任GerwinSchalk教授介绍,神经技术可以让中风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失语症病患的语言功能增强,侵入式脑机接口及大脑模拟技术,可以帮助严重帕金森病或其他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显著减轻症状。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介绍,其团队用3个颅内电极就实现了微创植入脑机接口打字,每个电极的等效信息传输率达到20比特/分钟,期待未来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帮助残疾人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NickRamsey教授分享称:一名58岁晚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接受了大脑植入,通过解码软件算法和患者反复练习,每分钟能输入相当于两个字母,准确率接近90%;电极植入7个月后,她可以在家实现连续32天的拼写练习。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存太教授称,基于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新型非侵入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卒中患者的理解准确率从传统脑机接口技术的70%上升到90%。

基于现有最新成果,专家们对这些技术在更大人群的应用作出展望。柏林大学医学中心SurjoSoekadar教授认为,目前的脑机接口主要是通过对大脑运动意识的解码和感官的反馈,实现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建,下一代的脑机接口技术将能做到解码工作记忆、情感和运动集成,并通过自适应的调节和感官反馈,实现对大脑功能的稳定提升。

Gerwin则认为神经技术在健康人群中最先落地的应用可能是睡眠及抑郁焦虑调控场景。他举例说,通过神经技术产生能引起大脑积极反应的音乐,让大脑和音乐韵律达成一致的节奏,起到帮助正常人个性化提升睡眠质量的作用。

毛颖教授任主持会议,5位国际专家作学术报告

作为会议主持人,从一位神经外科医生的角度,医院院长、TCCI转化中心主任毛颖教授认为,许多提升正常人群健康的技术都是先从医疗落地转化的。如今,创新神经技术比如脑机接口、深部脑刺激、手术机器人已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应用,给医生带来便利,给患者带去希望,而发展趋势则是从表象到机理、从有创到无创、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为未来造福正常人群打下基础。

从“修复脑”到“增强脑”,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与热火朝天的医疗级神经技术相比,面向健康人群的应用,被多数科学家认为“还很遥远”。美国科学院院士RichardAndersen是为数不多对这一应用进行过展望的科学家。他说,我们现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ys/15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