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篇腰突治疗保守,还是手术

腰椎的正常生理弯曲结构,就像一张弓,弓弦(腰背肌肉)可以在最省力(腰背肌肉作用距离足够)的情况下,维持人体的平衡。由于椎间盘是个弹性体,要维持正常的腰椎曲度,足够的腰背肌力量是个关键。

目前,很多人久坐久站,缺乏锻炼,患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越来越多,其中腰椎间盘相关疾病在临床中很常见。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办”,这是一个让很多患者头疼的问题。医院、医生理念不同,有的说保守、有的说开窗手术、有的说融合手术、有的说微创治疗,多数时候不能得到一个一致的答案。

如果对腰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在做治疗方式选择的时候就会容易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腰椎疾病的知识。

u腰突症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慢性劳损,椎间盘会发生退变,弹性下降,含水量减少,此时纤维环就会出现裂隙,髓核就会从裂隙突出,从而压迫到神经而引起一系列腰腿部疼痛、麻木症状。

腰突症目前有年轻化趋势,大多数发病在30岁--50岁之间。

最常见原因是久坐、劳累和外伤,司机、重体力劳动者容易得此病。

u治疗腰突症应该选择什么方法?

有患者认为腰突症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临床效果较好,优良率约在90%以上,大约80%的患者可通过各种非手术疗法缓解,只有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当经过保守治疗不缓解或出现马尾症状时需要手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不能片面夸大、迷信某一种疗法,也不能从主观上抵制某一种疗法。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拖延时间越长,最终治疗结果越差,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都是如此。

当诊断确立后,该怎么治疗呢,保守?开窗?融合?微创?该如何选择呢?虽然方法多,但治疗是有原则性的。

腰突症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其发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分型,致病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的重点也有所差异。要遵循腰突症阶梯治疗方案来选择。

阶梯治疗就是从保守治疗(针灸、理疗、牵引等),依次到微创治疗(介入治疗、脊柱内镜手术),常规手术治疗(开窗、半椎板切除),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它是一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逐级推进的梯次防治模式。即越是高级阶梯的治疗技术要求越高、对机体损伤越大、且医疗成本越高,而每一高级阶梯的治疗都可作为对相邻阶梯治疗的补救措施。

按照阶梯治疗原则,在无马尾神经症状时,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先采取微创治疗,微创手术只是去除退变或压迫神经根的髓核组织,保留正常的间盘组织,继续发挥其承受脊柱压力、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功能。微创手术(脊柱内镜技术)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因其靶向、精准度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而备受推崇。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器械的更新,手术适应症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扩展到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病症。目前已经成熟运用于颈椎、胸椎疾病,可以解决约80%脊柱疾患,逐渐成为治疗脊柱疾患的主流方式,避免了传统脊柱手术开大刀之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发展,病情逐渐加重,患者出现严重椎管狭窄,滑脱不稳等症时,就要考虑开放手术了。

u腰突症患者并非要绝对卧床三个月

腰突症急性期时建议休息为主,当症状缓解后可适当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比如说小燕飞,三点、五点支撑法,游泳等运动。可以锻炼腰背肌力量、脊柱周围韧带强度及韧性,减少复发,以上运动最好是终生坚持。

经常听到有人说腰突症要绝对卧床三个月,大小便、吃饭都要在床上进行。随着对腰突症认识的深入,发现也不用这样。有国外学者研究证明:卧床4天后,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稳定状态,与卧床7天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总的原则是急性期需要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使椎间盘处于不负载状态,有利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使损伤的纤维环得以修复,有利于椎间盘周围的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并促进炎症消退,减轻腰腿部疼痛症状。

但卧床时间不应太长,卧床时间越长腰痛部的肌肉越容易萎缩,腰椎的稳定性反而会进一步下降,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症状明显缓解后可以佩戴腰围下地活动。一般需要1周~3周左右,患者可以下地、吃饭、洗漱、上厕所等,只是不要久坐、弯腰、负重。3个月~6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也不做中等量体力劳动。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保养。无论手术与否,腰突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腰部保养,这样可以减少复发或加重病情。

1、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寒。

打喷嚏及剧烈咳嗽时,会使腹腔压增高,可能会瞬间诱发腰突或加重症状,故需有所防范。

打喷嚏及剧烈咳嗽时可用双手将胸腹部搂住,减轻喷嚏或咳嗽对其影响。

2、不要久坐,不要长时间开车。

有症状期间尽量少坐、少开车,即使康复后没有症状,坐半小时左右也应该活动筋骨,伸展腰部。

3、不宜参加剧烈跑跳类运动,比如快速奔跑、打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立定跳远、弹跳摸高、跳绳等。

4、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尽量避免弯腰负重、大幅度扭腰转腰等动作。

u腰围不是想围多久围多久

腰围可以起到局部制动和保护腰椎稳定性作用,同时可以减轻腰椎压力。

临床中,一般腰椎疾病急性期及腰椎术后的病人需要佩戴腰围。

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腰部不适患者都会主动佩戴腰围,佩戴种类也五花八门,有宽有窄,有硬有软。佩戴时间也长短不一,更有甚者佩戴腰围超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不正确的佩戴方法对腰部疾病康复是无益的。

怎样选择腰围呢?最主要是如何有效起到限制固定、保护作用?

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腰围: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平臀裂,腰围规格应与自身腰的高度、周径相适应,后侧不宜过分前凸、一般以平坦或略向前凸为宜。不宜使用过窄的腰围,起不到限制固定作用。

腰围佩戴的时间:佩戴腰围的时间与病情相适应,腰椎疾病急性期,症状较重时,如无不适感,可经常戴用,不要随便取下;病情较轻时,可间歇使用腰围,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睡眠或休息时需要解除腰围;症状消退后,应逐渐去掉腰围,逐渐恢复腰部的正常活动。

一般来说,腰椎疾病患者佩戴腰围时间为4周~6周,手术后患者佩戴时间为6周~12周,不宜过长,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若持久佩戴,腰部肌肉长时间不运动、缺乏锻炼,肌肉容易萎缩、功能下降,反而减弱腰椎稳定性,加重病情。

健康不是说教,是明白之后的受益。

神灸堂的健康口头禅:我的健康我做主,做健康路上的一盏明灯,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联系我们

--









































中国白癜风协会成员
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ys/8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