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护理保健 > 讲述那年ldquo病退rdquo >
讲述那年ldquo病退rdquo
讲述那年“病退”的故事
岁月留痕
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演绎着年轻人生的“百态剧”。蹉跎岁月的青春,有时会办出许多幼稚可笑的事,谁让我们年青过呢?
“返城”、“病退”,这是我们这些曾经“大有作为”于“广阔天地”的下乡知青的一个沉重话题。
本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遗尿”的姑娘
不知何时起,宿舍前边的晾衣架,每天一早就有一床花被子搭在固定的位置上,被子上一大滩“尿渍”,被子的主人是一位标准的城镇美女——雯雯。
白皙的皮肤,妙曼的身材,说起话来总是羞羞的、嗲嗲的,忧郁的眼神总能让人生出些许怜悯。以至于,不少背地里称她“潵斯泡”的人,当面都会叫她“嗲妹妹”。男同胞似乎“关切”得更多一点,走过那晾衣架,一律行“注目礼”。
后来,嗲妹妹揣着“遗尿症”诊断书,以及病退证明等登上了离去的火车。那床花被子被悄悄地遗弃在晒衣架的一角,默默地向人们叙述着一段有关“有失美女尊严”的故事。不知过了多久,花被子不知去向了,但是,注目礼依旧……。
再后来听说,“嗲妹妹”治好了病,去了美国;又一说,那纯粹是水土不服,一上火车就什么事都没了;最不愿意让人相信的,是说:被子上的渍迹根本就不是什么尿,那就是热水袋里的水!
B“阴影”
医院拍X光的病人突然多了起来,形形色色的食道、胸部、腹部阴影,搞得医生晕头转向,束手无策。病人多是活蹦乱跳,其他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如何下诊断:有病,什么病?没病,明显的阴影,怎么解释?
短短几天时间,集中发现这么多“疑难杂症”。还听说兄弟团也多有类似“新型流行病”,只是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为稳妥起见,还是尊重病人意愿,尽早返回各自所在城市作进一步检查诊断。手续嘛,只要“病人自愿”可以按病退办理。于是一批疑似“结核病”、“肿块”、“异物”等等的初诊报告随着“作进一步检查的病人”,返回了各自的城市。只要回城手续到手,即刻“手到病除”,神着哪!
一次偶然发现,解开了困惑于众多兵团“名医”、“主任”的“医学之谜”。X光医生在洗手池里看到一小块带血丝的银铂纸,边上系着一根极细的线绳!经知情人揭秘:将细绳系在牙齿上然后,将铂纸吞进肚里……。
你说这需要的仅仅是勇气吗?
C自残
眼看着身边的好些哥儿们办妥了手续,赶回各自城市“继续诊断、治疗”去了。可小吴得什么病还没“看出”来哪!那个急啊。作为最早“觉醒”一拨的重要成员,真沉不住气了。年纪轻轻,身体健硕,能有什么病啊?这病还得“拿得出手”真是难了!家里就他这么个独苗,要不是一片红,照牌头硬档是留城的。老母亲一天一封信,说谁谁病退回来了,谁谁已经顶替伊拉爷上班了。他却愣“看不出病来”走不了,回不去,你说急不急人!
“拿得出手的病”?肺结核?不行,太吓人,想得还不一定能得,得了万一看不好怎么办?风险太大,不行。胃溃疡?轻微的,“拿不出手”——太普遍了。胃穿孔?怎么让它穿?拿棍子捅?笑话。腰肌劳损?常见病,不稀奇。类风湿?不行,据说验个血就穿帮。还有什么病可以得哪?苦思冥想了好些天,把一本带来的医学卫生手册都翻遍了,也没能“对号入座”。特别郁闷的是,书中琳琅满目的尽是妇科病。像“小六九”这般大的小老爷们还真没什么放得上台面的病“可享得”。
怎么办?最终,想到了自残。他用石头将自己的“脚馒头”(膝盖”)砸成骨裂,硬生生让自己变成了“跷脚”。他跷着脚,在连队四处跷来跷去,哪儿人多就往哪儿跷,领导在哪儿就往哪儿跷。按他的话说,要让领导看得头晕,仿佛领导感觉自己都跷了似地才算“功德圆满”。“跷法跷法”的身影,终于在一个蒙蒙细雨的黄昏突然消失了。
再见到“跷脚”是二十年以后的事了。在一次聚会时,他突然现身,眉飞色舞说起他当时的“壮举”。一群曾经的难兄难妹,像聆听活过来的李玉和讲自己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的豪迈气概一般,听他讲当时怎么用石头往自己“脚馒头”上砸的情景、分享那难以忍受的“米道”(味道)……
D“肌肉萎缩”
比起其他人,山东的小葛可就高明多了,医院出具的诊断是“右腿肌肉萎缩”。“工艺手法”是,左腿绑沙袋,白天一跛一跛,此种“形象设计”告诉大家:我的脚有问题!晚上挑没人的地方,扶着树干练“铁拐李功”,单腿下蹲、抬腿。不消一个月,左腿就比右腿粗了一大圈,裤腿一撩,一比,喝!右腿不就是“萎缩”了吗?高!实在是高!这才叫“大智慧”哪。
也不是人人都能“得逞”的,不知哪个连的女生,左手也是“肌肉萎缩”,严重到举不到腰部以上,自诉“动弹不得”。一日来到了医院。长得黑黑的赵主任医生为他检查。当她自诉完毕,话音刚落,冷不丁,她的左侧裤腰被赵往下一拉,她下意识地用手一护,完了,露馅了。赵医生淡淡地说了一声:“好了,病看好了,回去吧!”
回去?回哪去?
哇!一声哭喊,惊天动地啊!
END
本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