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患病病因 > 广东农垦70年纪实文学突破北纬十七度 >
广东农垦70年纪实文学突破北纬十七度
?连载1?
序
蔡东士
在中国南方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山山岭岭横亘着一道道亮丽的植被,那就是我国弥足珍贵的三叶橡胶林。
我知道,千千万万和我一起当过兵团知青的农友都知道,那里隐藏着一部由几代人心血铸成的壮丽史诗。
岁月的流逝也许会慢慢地消解后辈对前辈非凡经历的敬仰。然而,前进的历史和人类的良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和叩问我们,需要对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和无数刻苦耐劳的人们的缅怀和追忆。这对当代社会和男女老少,都是一剂有益身心的良方补药。对历史辉煌和艰难困苦的精心打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时间,可以让很多记忆淡忘,但也可以令史诗的光辉渐渐显现。后来的人们,终将会惊叹那些辉煌创造和艰辛实践的伟大意义,终将会由衷理解血汗和牺牲所带来的巨大历史进步。正是许许多多闪烁光芒的业绩,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生活,铸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性格,为后世留下无比珍贵和厚重的精神遗产。
广东省农垦总局组织创作的《突破北纬十七度》,以纪实文学形式,形象生动大气恢弘地展现了这样一段史诗岁月:在建国初期及以后的日子里,共和国的元勋和万千胼手胝足的军垦战士们,高瞻远瞩,气吞山河,挑战陈规旧说,满怀对祖国的忠贞创造出人类的奇迹。在特殊的年代,又有20万知识青年作为兵团战士加入这个行列。毫不讳言地说,这是一部彰现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业绩的大书,一部视野开阔、主题宏伟同时充满着伟大人物的人格魅力的书,一部描绘众多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在历史的风尘中,承负祖国和人民的神圣使命,大步流星义无反顾向前疾走的质朴气象的书。读后让人荡气回肠,思绪万千。
这部书告诉我们:真正的共产党人,真正的爱国者曾经这样顶天立地奋斗过,后来者建功立业,也应该这样继续忘我奋斗。
广东农垦走过了55年的道路。广东农垦总局的前身是华南垦殖局,首任局长是叶剑英元帅。组建华南垦殖局的动因,是出于毛泽东和斯大林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利益、冲破帝国主义封锁而共同作出的战略决策。而后,又一度组建为屯垦戌边、发展橡胶的生产建设兵团。新中国的领导者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王震等等,都和华南垦殖局及其事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曾亲临广东、海南垦区现场视察、指挥。可以说,广东农垦在建国初期共和国建设的棋盘上,是一颗十分重要的棋子。万千广东农垦人所从事的事业,是当时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没有自主的橡胶产业,没有生产橡胶的辽阔腹地,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将面临怎样的困局。在国际市场上,橡胶从来就和石油一样,是重要战略物资,也是国际实力较量的筹码。55年前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加上55年来农垦人的浴血奋斗,为我们的祖国母亲,滋润了足以傲然世界的丰沛乳汁。从共和国领袖到平凡的农垦工人,共同走过的艰难而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历程,共同创造了这段彪炳千秋的史诗,值得大书特书。
几代农垦人为后来者定格了一段平凡而又伟大的历程,为读者奉献了一部大主题、大视野、大气象的好书。重温史诗,回首时艰,感受理想的崇高,体现人格的壮美,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一种精神洗礼。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历史被挖掘、被定格,希望有更多的文艺家来唱响《突破北纬十七度》这样的英雄赞歌、正气歌!
是为序。
作者简介
蔡东士,广东潮阳人,年上山下乡到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后考入中山大学读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广东分社工作,曾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