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治疗医院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三种基因诊断方法比较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三种基因诊断方法比较
本文原载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年01期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为发病率仅次于囊性纤维化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运动神经元存活(survivalmotorneuron,SMN)基因是SMA的主要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11.2-q13.3区域,该基因具有两个高度同源的拷贝SMN1和SMN2,两者仅有5个碱基的差异,分别位于第7、8外显子和第6、7内含子中[2]。SMN1表达全长的有功能的SMN蛋白,SMN2由于第7外显子中c.位点的CT的碱基差异,表达的蛋白缺少由第7外显子编码的核心功能区,生成的转录产物易降解,仅能在SMA患儿缺失SMN1基因时,起剂量补偿作用[3],因而,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是SMA的主要病因。研究表明,约95%的SMA患者存在SMN1基因纯合缺失,直接对SMN1基因进行缺失检测是SMA分子诊断的首选策略[4]。
目前已报道的SMA基因诊断方法众多,不同方法的可靠性、操作难易度及经济性等指标均不尽相同。本研究分别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及实时荧光定量PCR3种临床常用SMN1缺失变异检测方法对41例SMA疑似患者及份正常对照样本进行缺失变异分析,比较这3种方法对SMN1基因缺失改变的检测效果。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年3月至年6月期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疑似SMA患者41例,在临床检查中这些患儿均表现出肌张力减退,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他们均来自无血缘关系的家庭,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8d~8岁。另选择与患者无血缘关系、无遗传病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本研究通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患者均由其父母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试剂与仪器:
QIAampBloodDNAMini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德国Qiagen公司),SALSAMLPA的P-B2SMA试剂盒(荷兰MRC-Holland公司),rTaq聚合酶等PCR试剂(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ThermalCyclerPCR仪(美国Bio-Rad公司),限制性内切酶DraⅠ和DdeⅠ(美国Promega公司),SMN1基因外显子缺失检测试剂盒(荧光定量PCR法,上海五色石医学研究有限公司),ABIStepOneplus型实时荧光PCR仪(美国ABI公司)。
2.基因组DNA抽提:
采集疑似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各2ml,用QIAampBloodDNAMini试剂抽提待检者基因组DNA,按试剂说明书操作。使用微量核酸测定仪,对所提取标本DNA纯度进行检测,吸光度A/A的比值1.8~2.0。
3.荧光定量PCR检测:
荧光定量PCR检测采用上海五色石医学研究有限公司SMN1基因外显子缺失检测试剂盒进行。其采用DNA小沟结合探针实时多重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使用人RPP40基因作为内标基因,分别对SMN1基因第7外显子和第8外显子进行扩增并对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测,同时采用化学阻断的方法控制SMN2对定量结果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按试剂盒标准程序操作,每批反应加入1个空白对照、1个缺失对照及3个梯度正常对照,使用ABIStepOneplus型实时荧光PCR仪进行反应后,实时收集目的基因(FAM)和内标基因(VIC)信号,通过待检标本与正常对照品3个梯度标本反应循环阈值差值(ΔCt)值的平均值比较,判断SMN1外显子缺失情况。
4.PCR-RFLP分析:
标本均进行SMN基因外显子7、8的PCR扩增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SMN基因第7和8号外显子PCR引物序列分别为,上游引物:5′-AGACTATCAACTTAATTTCTGATCA-3′,下游引物:5′-CCTTCCTTCTTTTTGATTTTGTTT-3′;上游引物:5′-GTAATAACCAAATGCAATGTGAA-3′,下游引物:5′-CTACAACACCCTTCTCACAG-3′。PCR反应体系均为15μl,含2×TagPCRMasterMix7.5μl、DNA模板(ng/μl)0.5μl、正反向引物(10μmol/L)各0.5μl、双蒸水6μl,反应条件为94℃2min;94℃30s,58℃45s,72℃60s,30个循环;72℃延伸7min。而后取第7和8号外显子PCR产物各9μl,分别加入0.5μlDraⅠ(10U/μl)和0.5μlDdeⅠ(10U/μl)、10×相应缓冲液1.5μl及4μl双蒸水,37℃水浴消化4h后行电泳分析产物。
5.MLPA分析:
MLPAP-B2SMA试剂盒共包含25对探针,分别对应SMN1和SMN2基因的第7和8号外显子及21对正常参照引物,MLPA检测按试剂盒标准程序操作。取5μl(终浓度为60ng/μl)DNA,98℃变性5min,降温至25℃后加入1.5μl多重探针及1.5μl缓冲液,95℃变性1min后60℃杂交18h,而后54℃加入32μlLigase-65连接酶混合物进行连接反应,孵育15min,98℃灭活连接酶5min。取10μl连接产物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为50μl:95℃30s,60℃30s,72℃60s,共反应35个循环,72℃20min延伸,25℃保存。取1μl扩增产物加入9μl去离子甲酰胺和LIZ混合,95℃变性5min,经GeneticAnalyzer测序仪(美国ABI公司)进行扩增片段分离、峰高和峰面积的检测,使用GeneMak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含2拷贝SMN1和SMN2的正常样品作为参照,分析每个待检样品的SMA相关探针的比值,根据试剂盒的说明推算SMN1基因和SMN2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的拷贝数:拷贝数比值范围在0.45~0.70为1拷贝,0.70~1.30为2拷贝,1.30~1.55为3拷贝,若无峰信号则为片段缺失。
结果
一、荧光定量PCR结果
分别计算正常对照品外显子7、8反应中目的基因与内标基因间的ΔCt值,得到3个梯度正常对照品的ΔCt值的平均值。待测样本中,若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即为SMN1基因外显子缺失,其中外显子7反应:ΔCt值(正常对照品平均ΔCt值+0.80)或FAM无信号;外显子8反应:ΔCt值(正常对照品平均ΔCt值+1.50)或FAM无信号。在41份疑似患儿及份正常对照标本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中,结果显示疑似病例中29例患者存在SMN1纯合缺失,1例为杂合缺失携带者,正常对照中5例为杂合缺失,其余病例及对照均为未缺失。其中SMN1纯合缺失患者中,27例均为第7+8外显子同时缺失,2例仅缺失7号外显子。
二、PCR-RFLP结果
正常个体SMN外显子7扩增产物经DraⅠ酶切后,出现bp(SMN1)及bp(SMN2被酶切片段)2条带,SMA患者存在SMN1基因的纯合缺失,则仅有bp条带;而正常对照组第8外显子PCR扩增产物经酶切后应具有、、68bp3条带,相应的SMA患者仅有、68bp2个条带。如图1所示为部分疑似SMA患者PCR-RFLP检测结果,其中2、5、16和17号标本第7和第8外显子扩增产物酶切后分别出现及bp条带及、、68bp条带,为正常个体,其余样本均缺失SMN1特异条带,为外显子7+8纯合缺失。对本研究中例疑似患儿及正常对照酶切电泳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疑似患者中27例为外显子7+8纯合缺失,2例为外显子7纯合缺失,其余疑似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带型与正常个体一致,均未检测出缺失。
图1
部分疑似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SMN1基因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结果
三、MLPA结果
MLPA检测结果显示,临床SMA疑似患者中,29例为外显子7+8或外显子7的纯合缺失,1例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其余疑似病例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均为2拷贝,MLPA结果提示无缺失。
四、荧光定量PCR、PCR-RFLP及MLPA结果比较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PCR-RFLP及MLPA3种临床常用SMN1缺失变异检测方法的对例SMA疑似患者及正常对照样本进行SMN1缺失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对于纯合、杂合缺失,还是正常基因型,荧光定量PCR与MLPA结果完全一致,而对于PCR-RFLP方法,由于携带者具有杂合缺失SMN1基因,即含1条正常等位基因和1条缺失型等位基因,因此产生与正常人相同的酶切条带,所以其未能检测出疑似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中的杂合缺失,见表1。
结合荧光定量PCR、PCR-RFLP及MLPA分析结果,将本研究病例结果总结可知:41例SMA疑似患者中,SMN1纯合缺失29例,疑似患者SMA基因诊断率为71%,另有一例存在杂合缺失。同时,29例纯合缺失患者中,第7外显子和第8外显子同时缺失的病例为27例,占纯合病例的93%,2例仅缺失第7外显子,占缺失总病例的7%。例正常对照样本中,5例为杂合缺失携带者,杂合缺失携带率为1∶72。
讨论
SMA是一组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征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而引起的肌肉萎缩与瘫痪,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及躯干肌肉的无力和萎缩,该疾病危害严重且致死率高,给患者家庭带来极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以往SM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体征及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这些不但存在较高误诊和漏诊的可能,同时如肌肉活检等SMA诊断的金标准,操作复杂且创伤性较大,很难保证疾病的及时、正确诊断[5]。
年SMN被克隆以来,SMA的分子诊断因具有确诊意义而受到重视[6]。SMN是SMA的主要致病基因,其有2个反向重复拷贝,端粒侧的称为SMN1,着丝粒侧的称为SMN2。研究表明,约95%的SMA患者存在SMN1基因纯合缺失,且大部分是外显子7、8同时缺失,少部分仅缺失外显子7,因而对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的缺失检测是SMA基因诊断的一种简便、特异的方法,同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该方法易被患儿接受,是SMA鉴别诊断和临床确诊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已报道的SMN1缺失变异检测方法众多,实时荧光定量PCR、MLPA和PCR-RFLP是其中较常用的3种。
PCR-RFLP方法的建立是SMA分子诊断技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其根据SMN1和SMN2基因第7、8外显子之间碱基差异所导致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不同、酶切后电泳条带的位置变化判定SMN1基因是否存在缺失,方法简单易行,一直沿用至今[7]。本研究中,PCR-RFLP方法对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检测与荧光定量PCR及MLPA结果完全一致,证明了该方法在SMN1基因纯合缺失检测中的可行性,但该方法却未能检测出杂合缺失,无法对SMA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诊断。研究表明,约5%~10%的SMA患儿表现为SMN1杂合缺失伴SMN1基因的点突变,这些携带复合杂合突变的患儿易在PCR-RFLP检测中被遗漏[8]。因而,能够判断SMN1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技术成为当前SMA基因诊断的重点。
MLPA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均是较常用的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手段。其中,MLPA通过设计特异性探针,将杂交与扩增结合起来,检测基因缺失或重复的同时还可实现定量分析。荧光定量PCR技术则通过荧光基团,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的同时对拷贝数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本研究检测过程中,MLPA及荧光定量PCR对SMN1纯合缺失患者及杂合缺失携带者的诊断均一致,均具有较高准确性。检测缺失变异的同时,我们发现,第7和第8外显子同时缺失的病例比例非常高,仅少数为第7外显子缺失,外显子7较8有更高的缺失率,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6],则SMN1基因第7外显子可能与疾病的相关性更高。
荧光定量PCR与MLPA应用于SMA基因诊断,不仅可以检测纯合缺失变异,还可进行半定量分析,辨别携带者致病基因杂合缺失情况,实现携带者筛查。在份正常对照样本中,2种方法均检测出其中5例为杂合缺失,携带者频率为1∶72,在中国其他大规模携带者筛查研究中,SMN1杂合缺失携带者频率亦高达1∶63~1∶39不等[9,10,11]。作为第二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SMA携带者频率非常高,通过对杂合缺失携带者的检测来降低潜在的传递致病基因和生育SMA患儿的风险是降低SMA发病率的最有效途径[12]。
就SMA基因诊断技术应用现状而言,MLPA由于具有稳定的商品化解决方案,是当前较常用的SMN基因拷贝数分析方法[13,14],但其操作步骤繁复、检测时间长、对技术人员操作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这些易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同时MLPA检测试剂及分析耗材昂贵,较高的成本给其在SMA疾病分子诊断及人群筛查中的应用带来诸多挑战[15]。相对而言,荧光定量PCR检测平台更加普及,并可对每份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结果判定方式更为直观,同时具有操作步骤少、成本低、无需开盖检测等诸多优势,在SMN基因拷贝数检测中愈加受到重视[16],有研究表明其在SMA基因诊断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达到了.0%及96.2%,准确性较高[3]。但以往该方法缺乏标准化程序,仪器规格和试剂选择等的多样性使部分结果重复性差,给该技术的广泛开展带来阻碍。本研究中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则应用了已建立成熟的SMN1基因缺失检测试剂盒,其对检测过程及结果解释的要求均较统一,避免了程序优化及试剂选择中可能引入的结果差异。从本研究的结果亦可看出,不论是纯合缺失的检测还是携带者的筛查,荧光定量PCR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同时,尤其是在高检测通量及低投入价格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比MLPA更适合于携带者的筛查。
综上所述,在SMA的疾病诊断中,SMN1基因外显子7和8的缺失检测是一种无创、特异的分子诊断方法。PCR-RFLP方法简便易行,对SMN1基因纯合缺失患者的诊断较可信,但其不能判断杂合缺失及携带者状态,无法用于携带者筛查,同时也可能漏检携带复合杂合突变的SMA患者。MLPA及荧光定量PCR均为高灵敏度的相对定量技术,不仅可以诊断SMN1纯合缺失,还可辨别携带者致病基因杂合缺失情况,其中MLPA方法特异准确,实施方案较成熟,但其对DNA样本质量要求极高,结果判读需要依赖经验,且相对而言价格较高。相较于这2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周期短、通量大,结果直观易于判读,在进行缺失型SMA的分子诊断尤其是携带者筛查中具有较大优势。(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辑:武昱
更多精彩尽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专业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