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症状表现 >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来源:医学之声
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
还有不到20天就过年了,虽然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肆虐,但是也阻碍不了人们过节的美好心情。
但是就在年关将至之时,输液却出了不少篓子:
1月22日,徐先生(化名)突然感觉胃部不舒服,就前往镇卫生院看病。医生让其输液治疗,3个小时后,他输完4瓶液就回家了。
1月24日,徐先生第三次来输液,但这次1小时就输完了4瓶,回家半小时后便身亡。
1月13号日,王先生带着7岁的儿子到家附近的卫生室就诊,随后儿医院,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报道,不仅让当事人坠入黑暗的深渊,彻底陷入崩溃之中,还会让许多正在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瑟瑟发抖。
在小时候,每当发烧感冒,家长都会提议去打点滴,他们认为这样能尽快地痊愈。时至今日,在上一代人的心中,输液还是占有很大的地位,甚至还人人喊“打”。
实际上,头孢唑林、头孢克肟、阿莫西林、青霉素等抗生素,对80%的感冒没有效。
在医学界当中,认为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药相当于给人做一次小型手术,相对比来说,输液是给药方式中最危险的一种。
在治疗方法上,输液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方法,但是过度的输液则往往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首先在这里先说明,静脉输液不一定让病人好得快,顶多是药物起效快。所以医生不建议输液,就没必要主动要求输液。
输液的常见危害01耐药菌产生的根源人体固有菌群在正常情况下是相互平衡的,以保证我们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当人体大量的输液时往往会造成菌群的失调,甚至产生耐药菌,对治疗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02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输液中进来的药物以及液体主要通过肝、肾来代谢排出人体,当大量的药物、液体进入人体时,对肝肾来说是巨大的负荷,长期输液的人群,往往伴有肝肾功能不。此外,有一些药物更能直接对人体的器官造成伤害,如氨基糖苷类药物不仅可能造成肾功能低下,亦可能造成听力障碍。
03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由于药物对人体来说都是有利有害的,而输液中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加明显。一遇到生病就输液,更会造成免疫系统的抑制,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的更新,从而减弱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
04药物不良反应更常见静脉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是总多给药方式里面发生率最高的。常见的反应主要有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输液注意事项输液前
1、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原则。
3、根据病情有计划的选择输液顺序。
4、输液前要排空输液管和针头内的空气。
5、根据药物情况,掌握输液的滴速。
6、输液前要检查输液器或者是针头是否有破损。
输液中
输液时可自行调节滴速吗?
不少人在打点滴的过程中,总是嫌速度太慢,自行去调快药液的滴速,殊不知这一小小的举动也许就会导致昏厥甚至死亡。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不良反应。
输液结束不及时拔针,空气会进到血管里?
每次在输液室看到患者打点滴,在快输完的时候,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及时过来拔针,家属们就会说:再不拔针就进空气。
空气真的会进到血管里吗?
答案绝大多数是否定的——不会进空气(当然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加压输液、抬高肢体等)
拔针的最佳时间:液面已降到滴管下,速度开始减慢时。
换液的最佳时间:瓶内已完,液面尚未进入滴管,临床工作繁忙,关于这一具体时间%准确不太现实。我们不容易做到“及时”,却常常是“不及时”,但1-3分钟内更换输液瓶应该做到,更换时养成习惯,观察液面,如果已到滴管下,及时排气,就能确保空气勿入。
自行拔针可以吗?
平时看到影视剧,一些人激动的时候自行拔掉打点滴的针,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医生告诫,千万不要模仿这些你以为很帅很飒的镜头,否则吃苦的是自己。
输液过敏,能自己拔针吗?
记住一句话:有通路才能用药。
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停药,不拔针也可以停药的,因为如果要抢救病人,拔了针,还得要重新穿静脉,这样无疑是阻碍了紧急的救援。
输液后
拔针时,需要将棉片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同时按压表皮针眼和血管针眼,并按压5分钟。
静坐半个小时,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局部皮肤及皮下发生出血或淤血。
如果针眼出现淤血斑,24小时后可以用湿毛巾热敷。
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如有任何不适,医院诊疗。
附: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