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症状表现 > 有关糖尿病足的几个问题 >
有关糖尿病足的几个问题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是什么?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通常上来讲,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给糖尿病人造成的伤害往往要大于糖尿病本身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给糖尿病人带来的健康伤害是非常大的,那么糖尿病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足的内因持续的血糖过高血糖过高容易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糖代谢异常引起脂代谢紊乱,容易出现肢体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变化,导致糖尿病足。
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
由于患者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以及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病人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病人的下肢血管硬化和血栓堵塞血管,同时足部微小血管闭塞,使下肢灌流量减少,肢端血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并发性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使足部缺乏对有害刺激的保护,从而极易引起机械或温度的损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汗液分泌障碍,可使皮肤柔韧性降低,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和感染。一旦下肢或足部皮肤受损后,上述的病理生理改变又使伤口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后足部溃烂发展甚至截肢。
年龄
糖尿病足多发生于40岁的患者,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多。有研究报道年龄增长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原因:①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激素水平改变;②老年人组织代谢率、修复能力下降,损伤后愈合时间延长;③糖尿病神经病变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性别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国内文献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病男多于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雌激素有保护血管的作用,因而肢体大小血管病变机会在女性糖尿病人相对减少。
糖尿病足的外因感染
感染是糖尿病足坏疽的重要诱发因素。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低下,在肢体缺血缺氧的情况下,细菌极易入侵,因而导致组织严重感染。
物理性损伤
任何足部的微小伤害都可引起溃疡或感染,有时甚至需要截肢。糖尿病足患者多数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损伤,如烫伤、冻伤、抓伤、擦伤、磨损伤、修脚伤、碰伤、修甲伤,损伤后感染无疑是导致糖尿病足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足患者具有男性居多、高龄、病程长、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多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该调查里,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中物理因素占3/4。这些因素,尤其是烫伤和穿着不合适鞋袜以及修剪趾甲不当引起的损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第一、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第二、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常见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有时于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肢端感觉迟钝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第三、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外形成圆形的穿透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Charcot)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光亮、变薄,呈淡红色,趾尖边区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简单分级系统
简单分级系统,完全基于足病的自然病程。该方法有利于根据患者危险程度制定管理和预防措施,进行分层管理。
分级临床表现
1级正常足
2级高危人群,有神经或者血管病变,加上危险因素,如水肿和足部畸形
3级溃疡形成
4级足感染
5级坏疽
6级无法挽回的足病
您可以转发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右上角按钮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或打开,选择“通讯录-添加-查找-”,输入“陕中附院内分泌一科”选择并,期待您的分享!
苏主任
科室-
科室陕中附院北楼11楼(内分泌一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盖博士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