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疾病治疗 > 脑卒中后遗症之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指南 >
脑卒中后遗症之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指南
肩手综合征(SHS):
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以疼痛。水肿,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失调及营养改变为临床特点。
临床诊断标准: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发病机制:
1.末梢神经血管障碍
2.偏瘫肢体反复损伤机制
临床表现:
肩手综合征的分期:
I、急性期:
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升
高等血管运动性反应。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受限。X线可见手部、肩部骨骼有脱钙表现。
2、进行性营养不良期:
患手症状更为明显,水肿减轻,但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患手皮肤、肌肉明显萎缩,手掌呈爪形,手指挛缩。
3、萎缩期:
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
治疗
1.体位摆放:良肢位摆放,防止肩和手的损伤。
2.PNF技术
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相应肌肉收缩。
利用牵张、关节压缩、牵引和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功能恢复。
3.运动疗法
主动运动
让患者上肢保持上举,并结合有主动功能的肌肉进行锻炼。任何可以刺激患肢功能恢复的活动,特别是抓握活动,都可以应用,如在治疗师帮助下拧毛巾,抓握木棒再放松。
被动运动
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范围内做上肢运动,以利于静脉回流。水肿减退,疼痛减轻后关节活动度会很快恢复。另外患者应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或延缓畸形发生。
4.中频电疗法
l镇痛
l促进血液循环
l锻炼骨骼肌
l软化瘢痕、松解黏连
5.肌内效贴技术
改善循环,消散水肿,减轻疼痛,改善ROM
6.上肢淋巴引流贴布
7.空气波压力疗法
通过多气囊依次有顺序的反复充气,形成对组织和肢体的循环压力,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改善微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8.向心性加压缠绕
用直径1-2mm的线绳,从指甲处4远端向近端加压缠绕至根部,然后迅速释放缠线。先从拇指进行,然后分别对各指进行,然后从掌指关节向近端缠扎,至拇指根部时,使拇指内收,将拇掌指关节一并缠扎,直至腕关节。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
9.早期夹板固定和肩固定带的应用
10.止痛药物,神经阻滞,针灸,推拿,冷热水浴等等
预防:
l注意患侧肢体的体位摆放
l避免过度牵拉、长时间腕关节屈曲
l早期适当用肩带,防止肩关节半脱位、重力牵拉和血液回流不畅
l尽量避免在患手上静脉输液
l患肢负重训练时,控制训练强度及持续时间
l防止对患手的任何外伤
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阶段,肩手综合征的疼痛较重并发挛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它是引起残疾的主要原因。所以无论是治疗师还是患者一定要重视它。
一定要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评定下做康复。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病好白癜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