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检查诊断 >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骨折治疗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任何一种手术,如果不配合术后康复治疗,都很难保证患者功能最大的改善。因为手术在某种程度上只解决了疾病本身,而只有经过康复训练才能到达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骨折术后康复可以协调运动与固定之间的矛盾,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促进水肿消退,促进创面恢复,减少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手术效果。
01
上肢功能锻炼的目标
人类双手极其灵巧,如穿衣、进餐、个人卫生等,上肢的其他结构都是手部活动的辅助装置,肩、肘、腕以及手部各关节的复杂链接,各肌群的力量、灵敏与高度协调,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双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上肢骨折后功能锻炼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力,维持和恢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
01
下肢功能锻炼的目标
下肢的主要功能的是负重和行走,下肢主要关节在行走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行走时要求下肢各主要关节不仅稳定,而且具备一定的活动范围,在各组肌肉中,尤其需要强有力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才能保证正常的行走。
02
功能锻炼的方式
(1)早期(第一阶段):以有限的被动活动为主,对骨折确定治疗之后,局部疼痛缓解,内固定坚强允许活动,或短期外固定之后,利用连续被动活动架进行被动活动,范围由小变大,每天1-2次,每次数分钟至半小时。
(2)中期(第二阶段):主动锻炼与被动活动一并进行,在伤后或确定治疗后2-4周开始,至骨折愈合,目标是增加肌力与关节活动范围,以主动锻炼为主。
(3)后期(第三阶段):主动锻炼加主动控制下的被动活动,当骨折愈合后,除去外固定,进行较大幅度的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在患者主动锻炼的同时,适当力量屈伸关节。
(一)被动活动
按摩对损伤部位以远的肢体进行按摩,可以帮助消肿和解除肌肉痉挛。
活动关节对无法进行自我锻炼的患者(如昏迷、截瘫的患者),对其未僵硬的关节进行轻柔的被动活动以预防肌肉粘连、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这种被动活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次被动活动必须达到最大的幅度。
外力启动和加强主动活动范围肌肉无力发动关节进行活动时,可给予一个外力,以弥补肌力的不足。或者主动活动达到最大限度时,为了扩大运动范围,也可以给予有限的外力作为增强。
挛缩肌腱的被动牵长肌腱挛缩,可通过逐渐增加的、重复的、缓和的被动牵拉,使之展长。
僵硬关节的手法治疗关节内粘连完全进化,形成关节僵硬,依靠主动活动无法改善,为创造锻炼的条件,可以手法撕断瘢痕组织。而后应尽早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这种手法在短时间内不应一再重复。
持续被动运动简称CPM,主要用于膝关节术后。患肢置于CPM练习器上,通过机器活动,带动膝关节活动,可以避免关节内粘连,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被动活动虽然可以预防关节粘连僵硬,或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增加活动范围,但最终仍需由神经支配的肌肉来运动关节和肢体。因此,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应该是主从关系。
(二)主动活动
主动活动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1.肌肉力量训练
(1)等长收缩:所谓等长收缩,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有意识地绷紧肌肉,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该锻炼属于静力锻炼,一般不会导致骨折移位。肌肉收缩后应维持5-7秒,然后放松休息2-3秒,如此循环锻炼5-10次,收缩力量的大小可由患者自己控制,循环锻炼的次数应逐渐增多。
(2)等张收缩:如腿上绑上2Kg沙袋,练习膝关节屈伸运动,可训练肌肉的持久力。
(3)等速练习:等速练习是目前最先进的肌肉训练方法,在控制关节运动速率的条件下,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在等速练习机上,肌肉收缩所受抵抗力,是随收缩力的大小而变化的,但运动速率不变。
2.关节主动活动
关节内骨折在牵引、局部外固定或内固定的条件下,进行关节活动,利用相应关节面的研磨塑性,并减少关节内的粘连。而固定部位以外的其他关节更应早期开始主动屈伸活动。
主动活动并不都是有益的。一般而言,凡是不增加或减弱骨折端应力活动的锻炼都是有利的,反之都是不利的。对每个患者功能锻炼的体位和具体动作都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严格要求,一切有利的主动活动应该积极进行,而一切不利的活动都应加以限制。
特别注意
这些锻炼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注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患者主动参与和全面锻炼等原则,需在医师指导下正确锻炼。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