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检查诊断 > 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如何推拿调理 >
小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如何推拿调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痿证”之范畴,其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之不同。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素本脾胃虚弱,或久病致虚,加上外感风热暑湿之邪,使肌肉筋脉失养,气血不通而发为本病。
常见症状为患者走路步态不稳,上半身向左右摆动,呈“鸭子步”,容易跌倒,爬楼梯困难,患儿由仰卧位爬起到站立位时,先转为俯卧位,用双手支起上半身呈爬跪姿势,继而两膝伸直,以双手双腿共同支持躯体,然后两手依次扶其膝盖、逐步上移到大腿而站起。
呈现特殊的起立姿势。小腿肚和肩部的三角肌出现假性肥大。患儿最终因肌肉萎缩,不能行走,最后并发营养不良、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推拿方法一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指点揉法,自大椎穴开始依次按摩至长强穴,反复操作1~3分钟。
(2)患儿侧卧位,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一侧臂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然后再操作另一侧,时间为1~3分钟。
(3)患儿仰卧位,家长位其侧面,以拿揉法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两侧交替进行,重点在梁丘、足三里、解溪。同时配合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如此反复操作1~3分钟。
(4)以指按揉肩髃、曲池、合谷、委中、承山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肺热伤津型:症见肢体萎软无力,发热,口渴咽于,皮肤干燥,咳嗽无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肺经00次,清大肠次。
②清小肠次,退六腑次。
③以指点揉大椎穴1分钟。
④以掌横擦肩背部,以透热为度。
(2)湿热浸淫型:症见两下肢萎软无力,沉重麻木,胸部胀满,渴不喜饮,面色发黄,喜冷恶热,小便不畅,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加
①单掌推擦大腿内侧,自上向下,以热为度。
②按揉三阴交、太冲、阴陵泉穴各1分钟。
(3)脾胃虚弱型:症见四肢萎软无力,或见双侧小腿肚肥大,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大便溏薄,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次,揉板门次。
②推三关次,补大肠次。
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④患儿仰卧,以掌心摩揉脘腹1~3分钟。
(4)肝肾亏损型:症见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肢体萎软无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遗尿,舌质红,少苔。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次,补肝经次。
②横擦腰骶部,斜擦少腹部,均以热为度。
③按揉肾俞、关元穴各1分钟,并配以指振法操作,使该穴处有明显沉胀感。
④掐太溪穴5次。
推拿方法二常用手法
(1)直擦背部:患儿俯卧位。家长用手掌的大鱼际或根部附着于脊柱或脊柱两侧的肌肉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但掌下的压力不宜太大,而推动幅度要大,以局部透热为度。
(2)按揉腰骶:患儿俯卧,家长以拇指按揉法,在腰骶部进行反复操作,时间为2~5分钟。然后,以虚掌叩击腰骶部50次。
(3)拿揉四肢:下肢以外侧前缘为重点;上肢以上臂、肘关节、前臂为重点。由轻到重,力量均匀的进行拿揉,时间为2~5分钟。
(4)活动关节:患儿仰卧位,家长被动屈伸患儿的肘关节、腕关节、髓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反复操作1~3分钟。
(5)搓揉四肢:家长以双手掌面挟住四肢的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上下往返移动。但搓揉要快,移动要慢。时间为1~3分钟。
生活调理(1)本病目前无特殊治疗,应设法使患儿进行适当的肌肉活动,按摩的同时,可配合针灸、理疗等,以延缓肌肉的萎缩及防止肌肉的萎缩。
(2)平时应加强饮食营养,多食高蛋白、水果、新鲜蔬菜。但体重不宜增加大多,否则不利于活动。
(3)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
(4)小儿患病后,对长期卧床者,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褥疮。定时翻身,白天每2小时翻身1次,夜间3~4小时翻身1次。使患儿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床铺要清洁整齐,保持干燥,平坦,无渣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