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疾病危害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南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指南
本计划仅适合一般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使用之前,请仔细阅读完全部内容,并经专业医生许可后再予执行。
术前康复教育
1、冷疗指导:术后1-2天可每隔数小时冷敷一次,每次15min。如康复锻炼后疼痛,也可冰敷进行止痛。如没有冰袋,可自制冰水混合物:先用塑料袋装冷水及适量的冰块,装好后外面再裹一层薄毛巾再敷在肿处,尽量大范围的紧贴皮肤以增强冰敷的效果。
2、支具制动:术后需要佩戴支具4~6周,在站立、行走初期调节到0°,锻炼活动度时也需要佩戴支具,根据各时期锻炼活动度来调节支具角度。
3、扶拐负重:24小时后可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注意将膝关节支具锁定在0度伸直位。注意初期不得过多行走!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后期根据自身情况及医生建议,来确定是否负重或弃拐。
用拐前应注意:
1)站直身体,双手握住拐杖手柄,来支撑体重。
2)拐杖脚放在距离双脚前约1.5倍脚长的位置;
3)调节拐杖到合适高度,拐杖顶部距离腋窝约1个拳头的大小,注意不是用腋窝顶在拐杖上。
(1)起身行走:1、准备站立前,先确定椅子或床是否稳定牢固;2、正常腿支撑在地面上,身体向前移动到椅子或床边缘;3、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用患腿一侧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扶住椅子扶手或床缘;4、两手一起支撑用力,同时正常腿发力站起,保持站稳。5、双拐同时向前移动。6、向前移动患腿,于双拐之间同一平面;再向前摆动正常腿,放在双拐的前方。7、不断重复,双拐→患腿→正常腿。技巧:双腿跟着拐杖走,患腿先走,好腿跟上。
(2)坐下:1、身体向后慢慢退,直到正常侧的腿碰到椅子或者床边缘;2、保持体重在正常腿上,将双拐并拢合在一起;3、用患腿一侧的手握住拐杖手柄,健侧的手放到椅子或床缘上,然后弯曲健侧膝盖,慢慢坐下;4、坐下过程慢慢来,始终保持双拐放在椅子旁边。注意:除非医生允许患腿部分负重,否则下坐过程,仍需保持患腿离开地面不受力。
一、初期(术后0-2周)炎症反应期
目的:减轻关节疼痛、消除下肢肿胀、避免关节积液、减少肌肉萎缩。
1.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
2.术后第1-2天:
(1)踝泵:尽量将患肢伸直,脚尖向上勾,保持5秒,使大腿前部肌肉收缩;然后放松到绷脚动作,保持5秒;最后再换到踝绕环动作。如此反复做15分钟,每日做4次。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膝盖下方可垫上毛巾,膝盖下压使小腿产生向上抬离床面的趋势,能体会到大腿前侧、内侧紧绷感,保持10秒,然后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次/日)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毛巾卷,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若无法伸直患肢,可适当加压沙袋、米袋等来巩固效果,重量通常每个5-10斤。腘绳肌等长练习每日次。
(4)支具0°位固定,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下地行走后可进行“抗重力踝泵练习”。动作与上面所述踝泵相同,区别在于需自己或他人协助将腿举到与床面垂直练习。借重力作用更好地促进肢体远端的血液回流。
(5)支具锁定在0°伸直位,进行腿抬高训练。
直腿抬高训练:抬高至患腿膝关节与床面约30°-45°之间,维持3-5秒后放下,反复进行。做到大腿感到酸胀就休息。
侧抬腿练习:侧身躺好,患侧朝上,患腿抬高至膝关节与床面约20-30°,维持3-5秒后放下,反复进行。做到大腿感到酸胀就休息。
后抬腿练习:俯卧,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维持3-5秒后放下,反复进行。做到大腿感到酸胀就休息。
(6)髌骨松动:平躺在床上,膝关节完全伸直(如果无法伸直,可在脚跟下垫毛巾卷),由家属用手环绕着髌骨,用拇指向内推,食指向外扣。一天2到3次,每次5分钟。
4.术后第3—14天:
(1)继续以上练习。
(2)结合手术医生意见,视情况开始屈曲练习,屈曲角度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每日锻炼4次。一般7到10天,活动度应该达到90°左右。术后4周维持在°以内。术后6到7周达到°。如有条件,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
1)仰卧位闭链屈膝锻炼(主动屈膝):佩戴支具,支具角度根据锻炼度进行调节。要求屈膝过程中足跟不离开床面。
2)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屈膝锻炼(被动屈膝):坐在床沿,健侧足辅助患侧进行屈膝锻炼。注意以健肢支撑住患肢,在重力下缓慢屈膝,有牵拉感时,在健肢主动帮助下患膝完全伸直。
二、早期:(术后2—4周)
目的: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1.术后2周:
(1)继续以上练习。
(2)逐渐调整支具至可在0°—90°范围屈伸。如调整后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角度。活动度目标:一般7到10天,活动度应该达到90°左右。
2.术后3-4周:
(1)逐渐调整支具至可在0°—°范围屈伸。活动度目标:术后4周维持在°以内。
(2)加强俯卧位屈膝练习:俯卧位,双下肢平放于床上,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力靠向臀部,并保持屈曲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如果患者很难屈膝,可辅助毛巾进行辅助屈膝锻炼。如有条件,练习后即刻冰敷。
(3)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负重及本体感觉平衡练习:保护下站立,双足左右分立与肩同宽,缓慢左右、前后交替移动重心,逐渐增加患侧下肢的负重及用力程度,争取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一天2次,每次5分钟。一般练习至可患侧单腿站稳1分钟,即可脱拐行走。
(如有条件,可到康复科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平衡仪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三、中期:(术后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训练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术后5周-8周:
(1)逐渐调整支具至可在0°—°范围屈伸。活动度目标:术后8周达到°。
(2)静蹲练习。下蹲至无痛角度,调整脚离墙的距离,使膝一直垂直于足尖。下蹲角度小于90°。在无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30秒-2分钟,每日3次。
2.术后8—10周:
(1)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如果关节稳定性比较好,可以尝试患侧单腿半蹲: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每天1到2次,时间按自身可耐受范围。
(3)有条件,并且关节肿痛不明显的患者可以到康复科进行固定自行车练习以提高关节灵活性。
(4)强化肌力,使用皮筋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肌力训练。如用患侧腿站立,健侧腿往返摆动,施加轻微阻力。分别向不同方向做练习,可用站在平衡板上或闭眼来增加练习的难度。
3.术后11周—12周:
(1)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上下台阶训练:
上台阶练习:使用健侧腿站立,缓慢用患腿迈上台阶,膝关节要超过脚尖,避免抬高臀部。开始时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支撑或拽住横杠减轻身体负荷。
迈下阶梯练习:使患侧腿站立,缓慢用健侧腿迈下台阶,开始时台阶不应太高,逐渐增加屈膝的角度。
(3)如有条件可到康复科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术后13周—24周)
目的: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训练,以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逐渐恢复运动。(以下训练应当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及复诊情况,个体化进行)
(1)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跑步机步行训练:在跑步机上,用脚趾脚跟来后退走,并且控制膝盖不要弯曲,双脚的位置一直保持在跑步机的中间位置。
(2)跳台阶练习:弯曲双脚,同时跳跃到台阶上。然后轻轻地将一只脚往后放回地面,之后另外一只也放回地面,此时双脚重新站立在地面。重复。台阶的高度可随着恢复状况增加,不要超过25cm。
(3)开始侧向跨跳练习。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上,弯曲双脚,跳跃到一侧地面上。到达地面后立刻跳回台阶上,然后跳到另外一侧地面,最后再跳回台阶。按着前面步骤从反方向重复动作。
(4)如条件允许,关节情况较好,可以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慢跑。
(5)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员可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注意: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温馨提醒(1)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恢复情况,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不可长期休息,也不可过度训练,把握好度,才能更好地恢复。
(2)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自身恢复状况,同时方便下一阶段进行康复锻炼,以尽早恢复。复查时间:术后头3月每月复查,其后每3月复查一次,术后6月,12月,24月复查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