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护理保健 >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风湿病,关节疼痛 >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风湿病,关节疼痛
今天和大家分享有关于风湿骨病的话题,很多人一到天气变化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关节隐隐作痛,这些人像天气预报员一样,能准确地预报出降温、刮风、下雨。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他的体内已经感受了风、寒、湿气,家里有内鬼,才能招来外贼,外面有风吹草动,有风的变化、湿的变化,或者有寒气的侵袭,体内就会有感应。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风湿病,关节疼痛的呢。
1.外在因素风寒湿邪气容易在人体的关节处凝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风和湿是两个概念,风为百病之长,风就像小偷强盗一样,它先把你的门户推开,带领其他的邪气侵犯到人体。特别是在夏天,因为人体的阳气顺应季节的变化,蒸腾到了体表,人体的腠理和毛汗孔是开放的,当你门户大开的时候,最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害。所以,很多人受风、受寒并不是在冬天,因为秋天和冬天,人本能地收缩自己的防线,穿一些厚的衣服。相反,正是在夏天,人们衣着单薄的时候,吹空调或者开车兜风,或者是开冰箱拿东西,在这时候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风湿我们分为两种,一个叫风寒湿,还有一个叫风湿热,一个是夹杂了寒邪,一个是夹杂了热邪,它们表现的症状不一样。感受风寒湿气的人,容易在自己的关节处形成肿痛,但是你摸上去,局部却是发凉的;感受风湿热的人,他会出现红、肿、热、疼。这里我主要介绍风寒湿导致的关节痹痛。
湿邪重浊黏腻,在气血流通不畅的地方,形成结滞,湿气最容易在人体的关节处形成凝滞。凝滞以后,阻碍了人体的阳气。我们说湿邪容易伤到阳气,影响阳气的通过,所以它在局部会形成冷、痛,甚至一种麻痹的症状,导致人体的关节活动受限,当关节屈伸的时候,容易加重疼痛。如果在风、寒、湿邪气里面风邪又比较大,可能还会出现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就是在大小关节附近,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不定时、不定处地出现这种痛。如果寒气比较重,会形成固定不移的剧痛。
所谓关,是难过的关卡,节,就是气血停顿、分割的地方。湿气的凝滞会造成人体的体液循环出现障碍,在局部的关节处还会肿。寒湿的肿是阴阴的、不温不火的那种,不红、不热。这些风寒湿造成的关节的肿痛,中医称为痹症,是风寒湿三气的共同作用伤害到了人体。
2.内在因素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风湿病经久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内经》认为:“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其合也。”风湿病初起表现在筋脉皮骨,病久而不愈者可内传入脏,故古有脏腑痹之说。病邪入里一旦形成脏腑痹,则更伤五脏。五脏伤则肢体关节之症随之加重,形成病理上的恶性循环。
《内经》有云:“肾主骨生髓”。骨髓是骨骼的营养物质对于骨骼强弱有着重要作用。中医治疗骨病秉承“肾主骨生髓,以髓养骨”的骨伤理论。中医认为,肾能藏精,精又能化生骨髓,髓能充骨,也就是说,髓满则骨骼强健有力,髓亏则骨骼脆弱无力;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通过补肾、治肾可以使人体的骨密度得以提高,增强腰椎间盘纤维环弹性。所以国内中医专家提出“以肾治骨”之法才是根治骨病最有效的方法。
骨病反复发作根在肾骨不调,中医认为:治骨必强肾。肾为腰之府,肾主腰脚、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搏击,故腰腿痛也。同时元充精、精化气、气生血”,所以不解决肾元不足的问题,骨病就不能算治好。
在骨病的治疗中,如果抓不住治疗的关键点一肾元不足,肾精亏,肾气损,经络放堵,血脉不通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治疗,骨病就会反复发作,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残疾,甚至瘫痪!
相对比而言,如果肾好,青少年则骨骼发育健康强壮,骨质致密,精力充沛,不易生病;中老年则骨骼坚韧不老化,精神充足,不易疲乏;相反,如果肾亏虚,青少年则骨骼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得病,精神萎靡;中老年则骨骼脆弱,骨质疏松,行动迟缓,耳聋眼花,有气无力。
“以肾治骨,肾骨同治”能做到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达到彻底治愈风湿骨病不复发的目的!故“肾元不足,髓亏骨枯”是骨质病变的根本原因。
女性膝盖比男性的早坏10年!万病源于湿,几个方发疏通12条经络寒湿痹症需治本,中医循序渐进是关键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