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护理保健 > 深读人物院士吴以岭我就是一个大夫 >
深读人物院士吴以岭我就是一个大夫
点击标题下「以岭药业」可快速 他多年痴迷于络病研究,以深厚的辨证施治中医功底,为众多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肌萎缩等多发病、疑难病患者除去沉疴。
他年创办河北以岭医药集团,以络病理论指导中药研发,陆续推出10个国家专利创新药。经过20多年发展,该集团现已拥有以岭医药研究院、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院等分支机构。
他汲取中医典籍营养,不断探索创新,逐步构建起络病理论的大厦,并于年底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凤毛麟角的中医药界院士之一。
当被问及名中医、企业家、院士这三个名头他最看重哪一个时,吴以岭淡淡一笑:“我就是一个大夫。”
而事实上,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这三者很难分开。
愈挫愈奋的“牛脾气”
无论是医院的一楼大厅,都摆有一座拓荒牛铜雕。
了解吴以岭的人说,这两座铜雕很有寓意,可以说是以岭公司的“图腾”。因为,吴以岭就属牛。
吴以岭出生于年。年,他正读高中,“文化大革命”击碎了他的求学梦。
吴家几代行医,吴以岭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药就很有兴趣。学校停课后,他开始捧起家藏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陈修园医书四十八种》……他几乎看了个遍。后来,他到乡卫生院工作,又自学了一些高等院校中医教材和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天道酬勤。当一切重又回到正常的轨道,吴以岭厚积薄发,成功实现“三级跳”。
年全国恢复高考,他成功考取河北医科大学(当时的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3个月后,大学一年级的吴以岭成功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的南京中医学院)。3年后,吴以岭研究生毕业,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
年6月16日,凭着东拼西借来的10万元钱,吴以岭创办的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正式开业。年底,以岭集团的年营业额接近30亿元。而直到今天,一些资深员工还习惯称呼他为“所长”。
吴以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企业家院士”的身份曾引起争议。对此,他选择了沉默,只是一如既往地埋头于自己所钟爱的络病理论及治疗方药研究。几年后,人们看到的,是他更高的学术成就和络病理论的更大范围传播。
“我们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这是采访中,他留给记者印象很深的一句话。
熟稔中医典籍,成就运用之妙
正是对中医典籍的熟稔,让吴以岭频频产生攻克顽疾的“火花”。
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时,活血化瘀仍是心血管病中医治疗的主流思想。他却认为活血化瘀治标不治本,想到清代名医叶天士“瘀久病重可重用虫类祛瘀搜剔”的思想,开始探索不同的路径。
一天,一名冠心病患者将他开具的方剂中用于4服药的全蝎一次全服后,原来胸闷和胸痛的感觉没有了。继此,他初步拟定了一个治疗冠心病的处方,这种曾一度被称为“五龙丹”的方药,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通心络胶囊。在以岭药业上市之后,有媒体曾经报道:吴以岭靠几条虫卖了几个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连花清瘟胶囊其实也是吴以岭从中医典籍里“信手拈来”。
年初,广东一些地方不明发热患者增多,并迅速呈蔓延之势。吴以岭按照《伤寒杂病论》上记载的验方“麻杏石甘汤”以及明代吴又可《瘟疫论》中善用大黄的经验,又吸取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用银翘散治疗传染性热病的精华,开出了预防药方。
年3月,北京市接报第一例SARS病例。作为医卫界委员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吴以岭打电话回公司,紧急部署组织药理、毒理等各方面力量,全面启动新药研发工作。随后不久,连花清瘟胶囊进入抗SARS新药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年5月,连花清瘟胶囊获准生产上市。
“中医药流传了几千年,博大精深,只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吴以岭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医者,有责任推动中医药与时俱进,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痴迷于络,构建理论大厦
什么是络?为什么吴以岭痴迷于此几十年?
经络,是中医的重要学说。络,即经的延伸、分支。中医所讲的胸痹心痛、中风偏枯、症积等,即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实际上都可归入络病范畴。
但长久以来,谈经者多,论络者少。针对长久以来“络病无学”的尴尬,吴以岭在实践探究的同时,探源索流、广采博收,潜心思考、深化拓展,逐渐构建起络病理论的大厦。
年,他提出络病理论研究框架——“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确定了“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按功能重新分类通络药物,初步建立了络病证治体系。
年,由吴以岭主编的系统论述络病理论的专著《络病学》出版发行。年,《脉络论》出版发行,如今,吴以岭正在加紧创作其姊妹篇、专门研究微血管病变的《气络论》。
如今,络病学已在大陆以及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几十所高等院校开课。
络病理论从系统构建到完善提升,从备受质疑到广为接受,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吴以岭心知肚明。然而,谈起这些,他却很淡然:“从古至今,一些创新性的理论,当时就被认可的很少。所以,应该允许别人有误解,咱慢慢证明给他看。”
截至目前,以岭药业所拥有的10个国家专利新药中,9个是吴以岭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研发出来的。
为传统中医药注入现代科技元素
每周二上午在络病门诊室坐诊,是吴以岭至今保持的习惯。
中医药自古不分家,然而,当代中医药产业却存在着“搞医的不懂药,搞药的不懂医,搞教学科研的不懂临床”的弊端。鉴于此,吴以岭从创业一开始就确定了“临床——科研——生产”三足鼎立的发展路子。
长期以来,中医药的作用多依赖于宏观论述和主观感觉,其作用机制缺乏科学明晰的阐释。吴以岭深知,中医药要真正赢得现代科学的认可,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话语体系”,遵从现代医学的“游戏规则”。
这些年来,他愈发重视中西医的融合发展。在新兴的循证医学领域,吴以岭又“吃了螃蟹”。
早在年,以岭药业的参松养心胶囊就完成了由30医院参与的“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是我国第一个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循证医学研究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
截至目前,以岭药业的10个专利创新药都已开展了循证研究,已完成6项,均得到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验证。
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去”
让中医药真正“走出去”,是业界多年的梦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吴以岭一面着力推动络病理论对外传播,一面加强与国外的科研合作。
自年以来,国际络病学大会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年6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至今已扩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以来,以岭药业已先后和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研究室、美国杰克逊实验室、英国卡迪夫大学以及法国、瑞典的相关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
在吴以岭办公室的案头,摆放着一摞打印资料,码了一尺高,共有几十本,每一本都用线装订,有标题、有目录,包含几十篇文章。
“不是在编写《气络论》吗,这是学生帮我查找、打印的部分参考资料。”他说。
已经是院士的吴以岭,何苦为了出本书费这么多心思?
但他并不这么看。“这第三部书完成,络病理论才算比较完整了。况且,这是我承担的国家项目研究的一部分,事关项目整体进展,所以必须精益求精。”他说。
年,吴以岭再次牵头承担了国家计划项目“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这是“脉络学说”项目的延续和发展,拟从保护微血管入手,探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发,有效阻断心血管链的新途径,形成对心、脑、肾微血管病变共性发病规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有效药物。
吴以岭将其称之为“中医药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潜台词是——一定要将其攻克。
“当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能够阐释清楚,当中医药能够被世界广泛认可,我们才对得起这国粹啊。”他热切憧憬着。(文章有删节)
原文见《河北日报》(年12月25日09版)
1.回文章顶部,点「以岭药业」进行订阅
2.订阅成功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