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患病病因 > 宿松北浴ldquo大孝子rdquo >
宿松北浴ldquo大孝子rdquo
——以下为正文——
老赵,让我再握一次你的手吧!”白岩松紧紧地握着他的手,眼睛里有泪光在闪动。这是去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12套《社会与法》栏目“守护夕阳——全国养老护老职业荣耀盛典”颁奖现场的一幕。
他叫赵长水,全国优秀养老护理员榜样人物,安徽省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中国红十字会“曜阳”养老联盟安徽省负责人。6年来,赵长水在宿松及周边县市一共创办了14家老年公寓,为多名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解决了养老问题。
1
抵押女儿住房创办民营养老院
今年53岁的赵长水出生于宿松县北浴乡一个农民家庭,年从合肥卫校毕业后回乡当了乡村卫生员。工作中,赵长水发现贫困山区社会养老工作严重滞后,偶尔还会有孤寡、智障老人病死家中无人知晓的情况。每次去处理这样的事情,赵长水心里都十分沉重。他想,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办一所养老院,让老人们安度晚年!
年初,在妻子、女儿的支持下,46岁的赵长水辞去了乡村卫生员的工作,拿出全部家庭积蓄,并向家里借钱,抵押女儿的住房申请了贷款,在宿松县破凉镇租下了一片厂房,开始筹建全县第一所民营养老院。
年8月,赵长水的“温馨老年公寓”正式开业,在征得乡政府同意后,他把家乡几个孤寡老人接到公寓入住。“这也算是了却自己多年来的一桩心愿吧”,赵长水说。
2全省首创“公建私营”养老模式
由于有二十多年的医护经验,加上管理有序以及秉承为老人奉献儿女亲情的理念,赵长水的养老院很快便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半年时间养老公寓的入住率就达到90%以上。
一天,住在破凉镇“温馨养老公寓”的一位廖姓老人对赵长水说:“我女儿家在下仓镇,要是能让我去那里住,就能和女儿天天见面了。”老人的话引起了他的思考:“我是否可以在宿松其他乡镇设立养老公寓,圆老人在子女身边就近养老的心愿呢?”
可是,私人投资养老机构面临资金筹措、土地审批、护工聘请等方方面面的难题。
赵长水没有放弃,经过近半年的调研,他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很多公办敬老院无人入住,能否采用“公建私营”的模式,由他来承包接管公办敬老院,以服务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呢?
赵长水的想法得到了宿松县民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年,他将九姑乡敬老院作为试点,投入资金全面改善基础设施,聘请护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丰富供养内容。
“公建私营”后,九姑乡敬老院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当年入住的老人就达人,试点取得巨大成功。
之后,他又加大资金投入,在宿松10个乡镇相继设立了养老公寓。到年,一个由12个乡镇,涵盖山区、湖区、平原、丘陵等地域的网格化养老布局全面形成。在这12个乡镇养老公寓内,老人们可以选择到自己想去的区域居住,体验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公建私营’的模式在安徽省内尚属首创,不但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还盘活了闲置资源,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宿松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石俊说。
3优化养老模式满足老人们的心愿
规模大了,老人多了,责任重了,服务质量必须更上一层楼。赵长水把满足老人们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当成对老人们最大的尊重。针对老年人衰老与疾病并存的特点,赵长水大力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他跟当地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开通了体检、治疗绿色通道。卫生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养老公寓为老人们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若在体检中发现有老人生病,则立即安排住院治疗,病好了再送回公寓。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赵长水建立了“互联网+”智能化服务模式。他在每所养老公寓安装了监控探头,随时监测老人的活动轨迹,防止突发性事件发生;每个老人的房间都安装有紧急呼叫系统,以便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在失能老人床上安装感应护垫,随时掌握老人大小便情况;为失智老人佩戴智能手环,设置电子护拦,通过GPS定位仪防止老人走失,同时监测老人心率、血压等指数,更好了解老人身体情况。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宿松采访时了解到,在每一所养老公寓,赵长水都建立了休闲广场、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等文体娱乐场所,配置了投影仪、音响、液晶显示屏等舞台设备,定期邀请社会文艺团体到公寓表演文娱节目,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赵长水细心记录着每一位老人的生日,每月18日定期组织当月出生的老人过集体生日;逢年过节还邀请老人亲属参加茶话会、迎新晚会等联谊活动,让老人享受亲情关怀与温暖。不仅如此,他还在所有公寓里开辟了生态种植和养殖基地,让老人们享用到无公害、无污染的绿化食品。
4他是老人心目中的“大孝子”
“长水,这几天你到哪里去了?我们想你啊!”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温馨公寓的许多老人都拥上前来,紧紧拉住赵长水的手,有两位老人还哭出了声,赵长水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老人们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老人们。为了能与老人们更长时间地相处,他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和时间。连续六年春节,他都是留在公寓里陪着老人们过年。养老公寓的员工都说,赵总既是老板,也是护工。平时,赵长水尽量接触老人,亲自替老人们服务,什么脏活累活都做。
年,赵长水在北浴乡迎宾村做公益活动时看到,有户廖姓人家生活十分悲惨:三个40多岁的儿子都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只能在地上爬行,生活无法自理,全靠7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老母亲在一次劳动中摔倒,患上了脑梗,瘫痪在床,一家四口只能依靠同屋的乡亲送点吃喝,生活极其艰难。
当时,这位老母亲紧紧地握住赵长水的手流泪说,“我死了不要紧,只是可怜了我那三个孩子……”赵长水心里十分难受,对老人说:“您放心,我今天就是来接你们去我的养老院的,不要钱!”就这样,赵长水把这一家四口接到了破凉养老公寓,免费供他们吃住。
九姑乡何某梅的父亲突发脑梗死亡,母亲患有脑膜炎后遗症,16岁的哥哥只好辍学打工供养一家人的生活。赵长水把何某梅的母亲接到九姑乡敬老院免费居住,还一直赞助何某梅上了大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遇到经济困难的老人,赵长水都会给他们免除费用,让他们在养老院安享晚年。
年3月,一名留守老人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但老人的子女都远在新疆工作,一时无法赶回。老人临终前最害怕孤独。那天晚上,赵长水默默陪伴在老人身边,握着他的手,一直守候到深夜。老人去世后,他又亲自为亡者沐浴更衣,执孝子礼……
6年来,他先后为70多名老人执孝送终,陪伴他们走过人生最后的旅程,给予他们临终的关怀,成为老人和家属们有口皆碑的“大孝子”。
“当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时,我的心里无比欣慰,无比幸福,此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赵长水说。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当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江丹主任给他颁奖时,当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采访他并与他握手时,当现场观众自发地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时,赵长水,这个坚强的汉子,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孙春旺黎泽斌孙凯华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乔剑文/摄)
·ENJOY·
??整理
花信
???????来源
安徽商报
???????商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