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结影响股骨头吗
1.西医学上有一名词叫“结节性筋膜炎”,关于它的描述为“主要症状为肿块,常为偶然发现,中肿块大约为1.5-3cm,位于皮下深处,与皮肤无粘连而与深部筋膜粘连着,其活动度取决于局部筋膜的活动程度,质硬韧和实性感,无痛或仅有轻度的压痛,境界清楚。很显然,“结节性筋膜炎”的描述完全与经筋学对某一种“筋结”的描述一致,而西医对“结节性筋膜炎”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对该病的认识停留在对病症的描述清楚,病因不明。而经筋疗法,几乎就是对各种各样“筋结”的治疗,所以,对“筋结”的发生-变化-消除有着丰富的认识和经验。事实上,通过对“筋结”的治疗,可以使“筋结”变软,变小甚至消失,而伴随着这一过程,就是病症缓解直至痊愈的过程。2.人体肌肉组织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纤维组成,各肌肉外包被筋膜,筋膜分浅层筋膜与深层筋膜,筋膜下骨骼肌受到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保护及强化连接,将肌肉分成几个束状纤维状,然因诸多因素如:姿势不良,运动不足,肌肉缺乏锻炼,乳酸堆积,工作劳损或撞击瘀伤,风寒侵入等,使局部气血循环不好,筋肉成硬块组织或呈现条索状,即所谓“筋结现象”.深层筋结硬块将会阻碍血液营养输送至表皮肌肉层,同时体液滞留,无法代谢,致使表层肌肉纹理失去了健康的光泽和弹性.出现在经络的线路上,就会阻碍经络的畅通,出现相应的病症.好比水沟的流水不通无法顺畅流动或流动缓慢,底层一定沉积了许多“垃圾”唯有把这些深层“垃圾”清理掉,方显效果.筋结形成的过程:正常肌肉状态(具有正常的弹力及张力)→膨胀(乳酸废物的堆积)→酸痛(血行不畅,神经收压迫)→硬块(组织变化局部缺血,缺氧,神经萎缩)→骨化(纤维骨化后感觉麻木而不酸不痛).经经筋调理后肌肉会有好转现象,纤维骨化可逆转,由硬块→酸痛→肌肉痛→膨胀→恢复正常.皮下有筋结处的皮肤现象:局部肌肉隆起,色泽暗沉,局部毛孔粗大,应约见毛细血管痔,局部皮肤紧硬感.筋结硬块的特征:1.全身上下都会出现,小至数毫米,大至数厘米.2.位于肌肉深层处与肌膜结合组织处.3.肌肉一旦固化将无法自行复原.4.硬块处水分滞留,周边出现浮肿.5.使血液与淋巴流通不顺畅,神经受亚压,引发酸,麻,痛等症状.筋结硬块的形状及大小不一,有圆形,梭性,扁平型,椭圆型,条索状.筋脉遍布全身,联系带动骨关节运动,人一老就会弯腰驼背,手上、脚上出现“筋疙瘩”,按上去隐隐作痛,这就是中医称作筋结。还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现象是,年轻的时候1米8,到老了就只有1米7了,“越长越回去”,这就是中医一个专有的说法:筋缩。当然,这并不是说肌肉、韧带打结了。气血不通会引起“筋疙瘩”,我们通常称之为筋结。不要小看这个筋结,它会病延五脏六腑....3.髋膝关节筋结造成股骨头坏死怎么调理???1、为什么要调理腰部,因为股骨头病变时会导致腿部走路时高低不平,从而会导致腰椎失衡及腰部肌张力不平衡,股骨头坏死病情越严重,导致腰部整体不平衡也严重,许多骨科疾病会有连锁反应的,反过来腰部出现了不平衡,也会加重股骨头坏死病情,调理腰部还可以起到补肾及利于向股骨头供血的作用。2、为什么要调理臀部呢,因为股骨头病变时也会导致臀部肌肉萎缩、粘连,而臀部肌肉萎缩、粘连也会影响股骨头的供血,从而加重加重股骨头坏死病情,另外臀部是人体肌肉最丰厚之处,很容易受到风寒湿的侵蚀,而且肌肉之间也容易粘连及阻塞,这样会影响股骨供血,打通筋结可以调节臀部肌肉、梨状肌及恢复大腿肌肉群的失衡,临床中不难发现,大部分股骨头坏死患者,其大腿周围的肌肉是失衡的,依据连锁反应,大腿周围肌肉群失衡会加重骨头坏死病情。3、调理腿、膝的原理就不用再介绍了,与上面差不多。医院治疗股骨头坏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吃药与手术,如果仔细想一想吃药是很难见效的,因为口服药必须通过肠胃消化吸收分解,最后进入肝脏,通过血液循环才能把药物送到病灶,但是股骨头坏死后,血液循环已经出现阻滞了,药物又怎么可能到达股骨头坏死处呢?所以说单靠口服药物是起不到大作用的。另外手术治疗只能解决股骨头血液供应,修整头臼之间的适应关系,不能促进骨质修复,也不能恢复各关节的活动度,而关节活动度是患者远期生活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如何治疗股骨头坏死才健康、有效、无副作用呢?相对而言,用中药外敷加手法最为理想,中药外敷的优势是:它能改善股骨头的血运,而改善血运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根本之法,改善股骨头血运治疗的方法较多,但用中药外敷最好,适用于各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因为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髋关节周围,达到消瘀退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为何要用手法,因为中药外敷虽然可改善血运,促进骨质修复,但却不能恢复各关节的活动度,通过手法或康复运动可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防止肌萎缩,增强肌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