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症状表现 > 妇产主治医师笔记bull女性生殖 >
妇产主治医师笔记bull女性生殖
妇产主治医师?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大纲要求
(一)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三)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四)月经周期的调节
(五)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六)卵巢性激素的作用
(七)其他内分泌腺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1.新生儿期
出生四周内的婴儿为新生儿。胎儿在宫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性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影响,其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个别的有乳液分泌现象。出生后,性激素浓度骤减,可引起少量阴道出血,这些都是生理现象,多很快消失。
2.儿童期
从新生儿期至12岁左右称幼儿期。此期内生殖器官处于幼稚状态。阴道狭窄,上皮薄,无皱襞,细胞内缺乏糖元、酸度低、抗感染力强。子宫颈较子宫体长,占子宫全长2/3。卵巢狭长,卵泡不发育。七、八岁起,内分泌腺开始活动,逐渐出现女性特征,骨盆渐变宽大,髋、胸及耻骨前等处皮下脂肪渐增多。10岁左右,卵巢中开始有少数卵泡发育,但大都达不到成熟程度。11~12岁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3.青春期
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一般在13~18岁间。此期全身及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日趋成熟,第二性征明显,开始有月经。丘脑下部和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加强。卵巢增大,卵泡细胞反应性提高,进一步发育,并产生性激素。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增大,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上皮细胞内有糖元;子宫体增大,为宫颈长度的两倍;输卵管增粗。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征象。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隆起,乳头增大,乳晕加深,阴阜出现阴毛,腋窝出现腋毛。骨盆呈现质薄的女性型,脂肪分布于胸、肩及臀部,显现出女性特有的体表外形。12~13岁左右开始有月经,第一次行经称为“初潮”。由于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所以月经不规则。初潮后一般要隔数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再来月经,一般在二年左右才渐变规则,女孩至18岁尚不见月经来潮,应查明原因。
4.性成熟期
一般自18岁左右趋于成熟,历时约30年。此时为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时期。在此期间,身体各部分发育成熟,出现周期性的排卵及行经,并具有生育能力。受孕以后,身体各器官发生很大变化,生殖器官的改变尤为突出。
5.围绝经期
是妇女由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一般发生于45~55岁间。分绝经前、绝经、绝经后期。卵巢功能由活跃转入衰退状态,排卵变得不规律,直到不再排卵。月经渐趋不规律,最后完全停止。更年期内少数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受到影响,出现阵发性面部潮红,情绪易激动,心悸与失眠等症状,称“更年期综合征”。
6.老年期
一般指妇女60岁以后,机体所有内分泌功能普遍低落,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的衰老阶段。除整个机体发生衰老改变外,生殖器官亦逐渐蒌缩。卵巢缩小变硬,表面光滑;子宫及宫颈蒌缩;阴道逐渐缩小,穹窿变窄,粘膜变薄、无弹性;阴唇皮下脂肪减少,阴道上皮萎缩,糖元消失,分泌物减少,呈碱性,易感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1.月经的定义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标志之一。
2.月经初潮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晚至17~18岁。体弱或营养不良者月经初潮可较迟,而体质强壮及营养好者,月经初潮可提早。
3.月经周期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日。提前或延后5日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
4.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少数为3~5日。月经血量多于80ml即为病理状态。一般月经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
5.月经血的特征
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现在认为月经血在刚离开血液循环后是凝固的,但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一定量的激活剂,能激活混入月经血中的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使已凝固的纤维白白裂解为流动的降解产物,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
6.月经期的症状
一般无特殊症状。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个别可有膀胱刺激症状、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鼻黏膜出血等。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1.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和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1)卵泡期:自月经第1天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需15日。
(2)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称为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4)白体:黄体退化,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色白,称白体。
3.卵巢分泌的甾体激素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重要包含雌激素、孕激素和少许的雄激素。
1.雌激素由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组成雌激素的重要功效有:
①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肌肉层增厚,子宫收缩力加强,增长子宫对缩宫素的迟钝性;
②使子宫内膜增生变厚;
③使子宫颈粘液排泄增长,拉丝度增加;
④促进卵泡发育;
⑤促进输卵管收缩;
⑥促进阴道上皮的增生和角化,增长阴道抵挡力;
⑦促进乳腺腺管增生;
⑧促进水钠潴留及骨钙冷静。
2.孕激素由孕酮和孕二醇组成孕激素的重要功效有:
①使子宫肌肉败坏,缩小怀胎子宫对缩宫素的迟钝性,有益于胚胎和胎儿在子宫内发展发育;
②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化为排泄期;
③减少子宫颈粘液生成,拉丝程度变短;
④抑制输卵管爬动;
⑤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促进体内水钠分泌;
⑧高兴体温调理中枢降低体温,畸形女性排卵后底子体温可降低0.3—0.5℃,此特色可作为排卵的标记。
3.雄激素重要为睾酮,在女性体内量起码。雄激素既可促成女性青春期的发展发育,又是分解雌激素的条件。
4.卵巢多肽激素的作用
(1)松弛素:在妊娠期主要起松弛骨盆韧带,并具有减少子宫收缩的作用。
(2)制卵泡素: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抑制腺垂体FSH的分泌,因此对卵泡的发育产生影响,并参与排卵过程。此外,卵巢还分泌性腺分泌素、抑制素、卵巢的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1.月经的周期性调节
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实现的。卵巢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反馈作用。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调控卵巢功能。卵巢分泌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具有反馈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与卵巢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形成完整、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由神经细胞分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属于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化学结构是一种神经激素,为十肽结构。
2.产生部位及运输由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
3.分泌特点及生理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呈脉冲式,脉冲间隔为60——90分钟。生理作用是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分泌调控下丘脑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启动中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受血激素信号(特别是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也受神经递质调节。腺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腺垂体分泌与生殖调节直接相关的促性腺激素和催乳激素。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GnRH和FSH、LH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馈作。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天。
2.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在卵泡期,输卵管上皮细胞受雌激素影响,纤毛细胞变宽大,核近表面,无纤毛细胞的核靠近基底部,细胞内无分泌颗粒。到黄体期,在孕激素作用下纤毛细胞变短小,无纤毛细胞则凸出于表面,且含大量糖元并有分泌,有利于孕卵在输卵管运行过程中吸收营养。
2.子宫颈及其分泌物的周期性变化子宫颈粘膜周期性变化不明显,但其腺细胞分泌粘液却有周期性变化。月经干净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低,子宫颈粘液分泌量也少,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宫颈粘液的分泌量逐渐增多,且变稀薄而透明,状若蛋清。至排卵期分泌量达高峰,粘液可延展拉成细丝状,将粘液涂于玻片上干燥后,显微镜下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在月经周期的6-7天即可出现,至排卵前结晶形状最典型。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粘液变粘稠而浑浊,延展性也差,拉丝时易断裂,涂片干燥后镜检,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消失,代之以呈条索状排列的椭圆体。
3.阴道细胞的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前,阴道上皮在雌激素影响下,底层细胞增生,渐渐演变成中层与表层细胞,表层细胞角化程度增高,细胞内糖元含量增多,经寄生于阴道内的阴道杆菌分解而成乳酸,使阴道内保持一定的酸度,从而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称之为阴道的自洁作用。排卵后阴道的上皮细胞在孕激素作用下,加速脱落,脱落的细胞多为中层细胞或角化前细胞。临床上常根据阴道脱落细胞的变化了解卵巢功能。
(卵巢性激素的作用)
1.卵巢性激素的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
②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
③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稀薄,易拉成丝状;
④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
⑤使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和角化,维持酸性环境;
⑥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⑦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⑧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⑨促使乳腺管增殖,乳头、乳晕着色;
⑩促进水钠潴留。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抑制子宫收缩;
②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③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④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⑤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⑧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兴奋作用,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作为判定排卵日期标志;
⑨促进水钠排泄。
3.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生长。促进蛋白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增生。在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骺关闭,使生长停止。
(其他内分泌腺及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1.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1)对下丘脑一垂体功能的影响:PG作用于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具有诱导释放GnRH的功能。
(2)对卵巢功能的影响:PG可促进卵泡发育、卵巢激素分泌、诱发排卵、黄体维持及溶解过程。
(3)对子宫肌的影响:PG对子宫肌的作用因其类型和子宫生理状态而有所不同。PGE能使非妊娠子宫肌松弛,妊娠子宫肌收缩;PGF则对非妊娠子宫肌及妊娠子宫肌均引起收缩。
(4)对输卵管的影响:输卵管粘膜内含高浓度的PGF促进输卵管收缩。而PGE则抑制其收缩。PG通过影响输卵管的活动能力来调节卵子运输。
(5)对月经的影响:月经子宫内膜能合成PG,其含量随月经周期而异。PGF2α在分泌期子宫内膜较增生期为多,能引起子宫肌收缩,促使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收缩,加速内膜缺血、坏死、血管断裂,有利于加速内膜脱落。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血中PGF2α含量较正常妇女增高,可能是产生痛经的原因。
(6)避孕和抗早孕的作用:PG促进黄体溶解;增强宫缩,不利于受孕和着床。可促使胚胎早期死亡,并促使胚胎从子宫内排出。
2.甲状腺
1.甲状腺激素
(1)甲减:青春期之前甲减——可表现为卵泡发育停滞、性器官萎缩、月经初潮延迟等;青春期之后甲减——可表现为月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生殖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多合并不孕,自然流产和畸胎发生率增加。
(2)甲亢:首选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频;甲亢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月经稀发、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3.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是除卵巢外合成并分泌类固醇激素最重要的器官。它具有分泌多种激素的功能,主要包括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性激素有少量雄激素及极微量雌、孕激素,其分泌的雄激素为女性体内雄激素的主要来源。少量雄激素为正常妇女的阴毛、腋毛、肌肉和全身发育所必需。若雄激素分泌过多,可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并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卵巢功能受到抑制而出现闭经,甚至多毛、肥胖、痤疮等男性化表现。临床上常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即是肾上腺源性的雄激素过多。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患者由于存在21-羟化酶缺陷,导致皮质激素合成不足,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代偿性增加,促使肾上腺皮质网状带雄激素分泌过多,临床上导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表。
(高频考点)
卵巢功能和卵巢周期性变化1.卵子由卵巢排出后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是在排卵后的
A.5~7天
B.9~10天
C.11~12天
D.13~14天
E.15~16天
B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达最高峰,直径约1~2cm。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周围的结缔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侵入黄体,外观色白,称白体,故选B。
2.女,25岁,月经周期为30天,其末次月经是年4月18日,其排卵日期大约在5月
A.2日
B.4日
C.6日
D.8日
E.10日
B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故选B。
3.属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
A.成熟卵泡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
B.颗粒细胞间血管丰富
C.卵泡内膜层无血管存在
D.卵泡外膜与卵巢间质有明显界限
E.卵泡外膜细胞演变为放射冠
A
卵泡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排卵前卵泡4个阶段。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也称格拉夫卵泡。为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
4.属于性激素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
A.孕激素在排卵前有一低峰,排卵后出现高峰
B.雌激素有两个高峰,排卵后的高峰较平坦
C.排卵后第10天形成雌激素、孕激素高峰
D.黄体如不受精20天后退化
E.在月经周期中均有孕激素
B
B项雌激素有两个高峰,排卵后的高峰较平坦正确,而排卵后,即月经周期后半期才出现孕激素的分泌。
你全做对了吗?
一周执业医师复习大纲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3、妊娠生理
4、妊娠诊断
5、产前保健
?END?
喜欢,就点一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