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疾病危害 >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与术后康复 >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与术后康复
胫骨平台(tibialplateau)胫骨的近端的干骺端及关节面,骨科上称此解剖位置之为胫骨平台。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由于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发生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
解剖结构:
胫骨平台内侧髁较大,关节面凹陷,简称为大、低、凹;比外侧平台坚固;外侧髁相对较小,关节面稍凸,简称为小\高\凸;胫骨关节面有10-15°的后倾;膝关节解剖轴线有7°外翻角,故外侧平台容易骨折;胫骨结节在关节面下约3cm处;胫骨近端外侧为Gerdy结节,有髂胫束附着;
损伤机制:
胫骨平台骨折常由在内翻或外翻状态下遭受轴向暴力所致
受力的方向和程度、伤者年龄、骨的密度以及受撞击时膝关节屈曲的程度决定骨折碎块的大小、位置及移位情况膝关节完全伸直位遭受轴向暴力可导致双侧髁的劈裂骨折
临床评估:
必须检查神经血管状况,尤其是遭受高能量创伤时常出现关节积血,表现为显著膝关节肿胀、疼痛无法负重。关节抽吸显示积液内有脂肪滴必须排除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可能,尤其在高能量损伤时必须评估是否存在韧带损伤
合并损伤:
50%以上的胫骨平台骨折伴有半月板的撕裂伤超过30%的胫骨平台骨折合并有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的损伤年轻人软骨下骨质强壮,可以抵抗压缩应力,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断裂的风险更高高能量损伤时,内侧平台骨折合并腓总神经损伤及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的概率非常高腓总神经损伤是由于牵拉伤所致,这种暂时的神经失用通常可以随时间自行恢动脉损伤常为牵拉引起的内膜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少数为继发于切割或撕裂导致的断裂
骨折分型:
Schatzker分型
Ⅰ型:外侧平台的劈裂骨折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骨折Ⅲ型:外侧平台塌陷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其可以是劈裂性或劈裂压缩性Ⅴ型:双侧平台骨折Ⅵ型:平台骨折且干骺端与骨干分离
Ⅰ~Ⅲ骨折为低能量损伤,Ⅳ~Ⅵ骨折为高能量损伤
AO/OTA分类
A:关节外骨折
B:部分关节内骨折
C:完全关节内骨折
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影像学评估:
拍正侧位片及40°内旋(外侧平台)和外旋(内侧平台)斜位片向尾端倾斜5°~10°的平台位片可以评估关节有无塌陷腓骨头撕脱、Segond征(外侧关节囊撕脱骨片)以及Pellegrini-Seata病灶(内侧副韧带附着点钙化)都是合并韧带损伤的征象CT或三维重建有助于显示关节面的断裂及凹陷程度MRI对于判断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有重要价值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对于无移位骨折、无关节不稳定的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最好采取非手术治疗。使用长腿石膏管型固定膝关节容易造成股四头肌萎缩和膝关节活动受限。骨牵引既可以控制骨折复位和下肢力线,也能允许膝关节进行活动练习。但至少需要卧床6周,所以目前使用越来越少。可以选择佩戴铰链式支具、患肢保护下负重、早期练习膝关节活动度。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逐步开始膝关节被动、辅助主动、主动活动度练习。伤后8~12周内部分负重(15~20Kg),然后根据X片愈合逐渐增加到完全负重。如果出现骨折移位加大,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症
关节面塌陷程度为2~5mm以上
与对侧相比,膝关节伸直位不稳定>10°是已被大家接受的手术适应症。劈裂骨折相对于平台边缘完整的塌陷骨折有可能更不稳定
开放骨折
筋膜间室综合征
合并血管损伤
手术原则
手术目的是重建关节面,恢复胫骨力线
方法为抬高并植骨或骨替代物支撑关节面骨折块
骨折固定可用钢板和螺丝钉、单独螺丝钉或外固定架
重视保护和修复半月板,关节内及关节外相关韧带的重建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移位的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固定方法有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螺钉内固定。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前正中入路、内侧髌旁入路、外侧髌旁入路、后外侧入路或者联合入路;沿关节线分离后在半月板下方打开关节。直接或者间接复位骨折,用骨膜剥离子将压缩的关节面整体抬高,然后取同侧髂骨块移植,然后钢板内固定,必须在直视下使关节面复位,部分病例需将嵌入骨折内的半月板切除,手术完成后复位的关节面应稍度于正常关节面位置,因为可能会有少许塌陷发生在骨折处和骨移植处;必要时应用双钢板固定。
外固定:适用于双髁骨折和多节段骨折或局部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外固定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并能够提供确实的支撑。使用过膝关节的外固定架固定6-8周,然后使用铰链支架固定并配以积极的物理治疗以保持关节活动能力。也可使用关节周围环形固定使关节早期开始活动。关节面骨折的固定可使用经皮松质骨螺钉。外固定钢针应置于关节面下10-14mm处,预防进入关节导致感染。
SchatzkerI~IV型骨折可用经皮螺丝钉内固定或放置在外侧的关节周围钢板固定。
SchatzkerV~VI型骨折可以用钢板、螺丝钉、环形外固定架或混合外固定。为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可有限地增加内固定。
术后康复指导
1)术后正确体位摆放
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2)手术麻醉消退后
(1)踝泵练习: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钟/组,1-2组/小时。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及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次/日。
3)术后1-7天:
(1)直抬腿练习: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日。
(2)侧抬腿练习: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日。
(3)后抬腿练习: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日。
(4)可以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但患腿绝对不可落地负重!必须确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时注意控制活动量,只鼓励去厕所等必须的生活活动,过多行走将增加肿胀程度。
根据专业医生建议膝关节屈曲练习:
(1)如使用CPM,则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使用,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30分/次,1-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分。
(2)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及伸展练习前进行。
(3)坐位垂腿:使用铰链膝关节支具的保护下,适用于0°-95°范围,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4)仰卧垂腿:适用于90°-°范围,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
(5)坐位抱腿/俯卧位膝牵伸:适用于°-°范围,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1次/日。
以上练习术后尽早开始,顺序进行,每次角度稍有进步即可,一般术后3个月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与健腿完全相同即可,进度过快将影响骨骼的愈合生长。屈曲练习中的疼痛属正常现象,练习结束后30分疼痛消退至练习前的程度即不会对组织造成影响,必须克服,畏痛不前2周角度无进展即可能造成关节粘连。因此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大屈曲角度。角度超过90度时,可尝试短柄功率自行车训练,低负荷10-15分钟(患者耐受为宜)保证灵活性同时逐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
根据专业医生建议有关负重练习:
一般从术后4-6周开始负重练习,可从10%体重开始(可使用体重秤),每周增加5%-10%体重,12周接近全量负重。但必须根据医生复查结果决定!
(1)负重及平衡:5分/次,2次/日。
(2)前后、侧向跨步练习:1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练习/日。
(3)提踵练习: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4)静蹲练习: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5)患侧单腿蹲起练习:20-3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次/日。
(6)“台阶前向下”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