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护理保健 > 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骨科术后康复 >
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骨科术后康复
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骨科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你知道多少?
什么是康复?是以病、伤、残者功能障碍为核心,应用各种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水平,使其生活质量提高,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骨科康复是康复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类骨科疾病及创伤的保守治疗,也是骨科术前、术后不可或缺的环节。
紧密相连的骨科与康复科
目前我国的骨科治疗和骨科康复发展很不平衡,骨科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的发展与国外水平相当,但病人的疗效和国外有很大差距。原因是什么?许多专家及学者已认识到原因就是骨科术后康复没有很好开展起来,重手术、轻康复,不够重视术后康复的必要性。其实,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许多病人及部分专业人员不知道康复可以让瘫在床上的人再具备行动能力,让骨科手术以后的效果更好。同样损伤,恢复效果很大差异
之前遇到一个髌骨骨折病人,在做完内固定手术后就回家休养,因早期没有专业的康复人员指导,三个月后见到她时,伤口皮温异常,膝关节只能屈曲30度,跛行步态,不能蹲下上厕所,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而另一个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术后在骨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做康复治疗,三个月后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步态正常,出院回家。因此康复一定要趁早介入,只要患者病情稳定,便可介入康复,早期介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残疾,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然而骨科医生也要意识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加速病患的恢复进程,让手术效果更好。《外科学》中也明确写出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康复”。
做康复之前膝关节活动度情况做康复之后膝关节活动度情况骨科康复适用于哪些情况?
1.各类意外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脊髓、神经等组织损伤后引起的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
2.围手术期康复:骨折复位内固定、关节置换、韧带重建、脊髓等各类手术前、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和肢体功能障碍(关节肿胀、肌力下降、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步态异常、心肺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等)。
骨科康复有哪些治疗方法?
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疗法、辅助器具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光、电、热、力、水、冷、磁等)应用于骨科各类疾病治疗。其中运动疗法是各类骨科伤病必不可少的治疗项目之一。
在骨科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1.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案因人而异
各种移动终端新媒体及书本提供给大家的康复治疗方案中的方法及数据都是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的,具体方法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及伤病和手术情况的不同,在专业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开始和完成练习。
2.丢掉“养病”“静养”的想法,树立“早期康复,早期受益”的观念
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本体感觉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应注意避免和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做到“早期康复,早期受益”。
一个骨科手术病人成功治愈%=50%手术+50%康复,骨科手术是对损伤部位进行解剖上的修复,而康复则是对损伤后导致的功能障碍进行恢复,二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因此,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编辑:刘丽
供稿:罗婧
校审:彭果、孙凌蓉
编审:吴雅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