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治疗医院 > 肌肉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肌肉注射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I
M
intramus
cular
injection
上臂三角肌
肌
肉
注
射
臀大肌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注射部位:臀大肌(最常用)、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常见的不良反应:药液回渗、局部硬结(最常见)、感染、神经损伤、晕厥、断针。
药液回渗
临床表现:
①注射部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或血液。
②注射部位皮肤变色(脱色或着色)。
③注射部位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
发生原因:
①常规肌内垂直注射方法有关。
②注射用药物的总量和药物的性质。
③注射的速度。
④注射针头的内(外)径。
⑤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
⑥进针的深度。
⑦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
⑧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其它如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
预防措施:
①Ztrack注射法:注射前以左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皮肤侧移1~2cm),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复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
②肥胖的患者采取臀大肌注射时应选择适当长度的注射针头可减少药液的外渗。
局部硬结
局部硬结是最常见的肌肉注射并发症,常发生于长期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局部皮肤发红,凸起。触碰时,患者有疼痛感。在同一部位再次注射时患者疼痛明显,并且护士推药困难。
注射后出现硬结的原因:
①久病卧床,体弱消瘦患者。
②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③注射深度不够,药物注入脂肪层,不易被吸收,形成硬结。
④注射油剂,刺激性强药物或经常在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组织屡受刺激。
预防措施:
①对体质较差,局部循环不良者,注射后可行局部热敷,或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局部外敷,以利药物吸收。
②注射难于溶解的药物前,充分振荡摇匀,使药物完全溶解后,再行注射。
③注射难于吸收的药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给肥胖患者注射时,应作深部肌肉注射。
④长期注射患者,应有计划的轮换注射部位。
治疗措施:
经临床实践证明芒硝大黄外敷治疗肌肉注射硬结症效果良好;半导体激光器照射治疗,硫酸镁湿热敷,金黄散调和蜂蜜湿敷都可以治疗肌肉注射所引起的硬结。
感染
感染常见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化脓、全身血象升高、体温升高。
发生原因:
①注射器过期或者在抽药过程中污染活塞、乳头、针头。
②皮肤消毒不彻底。
预防措施:
①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日期,不使用过期产品。
②注射器及针头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③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治疗措施:
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
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是臀大肌肌肉注射时最易损伤的神经,临床表现:患侧肢体肌肉萎缩,走路跛行。
发生原因:
①注射部位定位不准。
②注射药量过大或者推药速度过快。
预防措施:
①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②根据药物的剂量和性质决定进针的深度。
③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为幼儿臀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应选用臀中肌或臀小肌注射。
治疗措施:
①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者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须立即停止注射。
②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给于神经营养药物,增加神经的营养。
晕厥
晕厥也称为晕针。临床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严重者意识丧失。
发生原因:
①心理因素和疼痛反应,精神紧张过度或药物刺激性强、推药速度过快而引起剧烈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头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②患者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而使应激能力下降。
预防措施:
①注射前做好准备工作:让患者充分休息防止疲劳;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②注射时用交谈或听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
③提高注射水平两快一慢,达到无痛注射目的。肌肉注射前拇指按压局部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采用改良注射法即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外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紧张心理,可以减轻痛感。
治疗措施:
让患者平卧,口服葡萄糖水。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症状可逐渐缓解。
断针
发生原因:
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不松弛。
②操作时手法不对,进针角度掌握不好。
③用力过猛,碰到骨头或疤痕、硬结处。
④针头质量差。
预防措施:
①注射前仔细检查注射器质量,针头与针栓连接处是否牢固。
②嘱患者取舒适体位,肌肉放松。
③进针时避开疤痕、硬结。
治疗措施:
①一旦出现折针,不要慌张,嘱患者保持原位不动,固定局部组织,以防断针移位,同时用血管钳钳住外露于皮肤的针梗迅速拔出。
②如果断端完全进入肌肉,应请外科大夫处理。
点滴关爱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