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康进行时第50期应用SBC技术,关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

在对SBC技术有一定了解后,有一些家长会问,应用系列绷带矫正技术(SBC)治疗儿童跟腱挛缩、尖足、马蹄足等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时,长期的关节制动会不会导致肌肉的进一步萎缩。这一期,我们将来探讨一下。

什么是肌肉萎缩和为什么会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Muscleatrophy)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今天我们来谈谈关于废用性萎缩,即关节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

肌肉要想维持它的功能和形态,也就是力量的大小和体积,就必须经常给予运动刺激。在正常状态下,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就可以维持肌肉的基础力量。如果48-72小时没有重复上一次的运动刺激,那么力量就不能维持在上次练习的水平。举个栗子:如果卧床的患者两三天没有练习,肌肉的力量就会下降,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

当肢体制动之后,肌肉的主动收缩减少甚至是停止,反射引起的肌肉收缩也大大减少,神经的运动冲动减少,肌肉的代谢就会异常,分解大于合成,肌肉就会萎缩,不但力量变小,体积也会变小。

废用性肌肉萎缩的病理改变不仅仅是表现在肌肉中的氧化酶活性降低、肌纤维活动能力下降,还表现在肌纤维的横截面积(肌围度)缩小和肌肉的延展性(弹性)变差。

万幸的是,废用性肌肉萎缩一般是可逆的,经过适时适度的康复功能练习是可以恢复肌肉的力量和形态的。

我们再来重新看下,应用SBC技术进行治疗时肌肉的情况。

肌肉固定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下降,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降低,肌肉固定后,皮质类固醇的水平会升高,制动对骨骼肌肌力和耐力均会明显下降,若肌肉在被拉长的情况下固定,则其萎缩和肌肉收缩力下降的程度会有所减轻。

下面以最常见的“尖足”为例就这个问题与大家来进行探讨一下。

病理性尖足是脑瘫最常见的一种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站立或步行时足跟不能着地,用前脚掌支撑体重,常伴有足内\外偏(胫骨扭转)及内\外翻、拇外翻等。典型的尖足大多是踝关节旋后位,即踝跖屈、内偏、内翻。踝关节内侧面、后面的韧带,跗骨关节韧带非常厚且张力高,因此它们将舟状骨、跟骨限制在内翻、内收位。小腿的肌肉大小与尖足的严重程度成反比;极严重的尖足可见腓肠、比目鱼肌的下三分之一缩小,肌腹上移至腘窝下。

我们进一步看下SBC技术的矫治过程

系列绷带矫正技术(SBC)通过手法牵拉将踝关节保持在踝背屈、外偏、外翻位,一般根据情况6—8次为一个疗程,每次固定5-7天,每次比上一次矫正5度左右,循序渐进,让肌纤维达到有效塑性延长,最终使足背屈角度维持在20-30度正常范围。一般矫正数次即能明显降低肌张力,一个疗程后,异常肌张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在2个月左右的矫治过程中,腓肠、比目鱼肌及足部相应韧带和筋膜被拉长,骨关节畸形复位。因为制动肌肉是处于拉长的状态,且关节制动期间孩子的活动并受影响,甚至是更强化的训练,这对于防治肌肉萎缩和增强本体感觉的输入都尤为重要。因此,绷带固定牵拉对于肌肉的发育影响有限。

通过SBC技术的矫正,一般疗效可维持1-2年以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的发育会使下肢骨骼变长而将肌肉拉紧,之后效果维持需要再进一步观察。

在疗程化的矫治过程中,有个别家长反映出现疑似肌肉萎缩或无力的情况,我们来梳理一下。

关于肌肉萎缩“假象”常见于痉挛型偏瘫的儿童中,本身患儿偏瘫侧下肢普遍存在功能性缩短,肌肉围度的缩小是必然会发生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臀肌萎缩、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都有可能发生。只是之前家长没有过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dzz/11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