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罕见疾病裘馨氏肌肉萎缩症与物理治疗介

裘馨氏肌肉萎缩症(Duchennedistrophy,缩写DMD)又称裘馨氏肌肉失养症或杜显式肌肉萎缩症。此疾病为性联遗传,为进行性疾病。其成因为X染色体短臂Xp21.2变异或病变,影响肌缩蛋白(dystrophin)组成。肌缩蛋白缺陷影响人体肌肉蛋白质组成的完整性,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皆会受影响。此疾病好发于男性,盛行率大约个中有一个男活产儿有此疾病。通常在2~10岁发病,最明显的情况为肌肉力量变差,走路容易跌倒,摇晃,上下楼梯困难。病程进展快速在约10~12岁左右丧失行走能力,后期因影响呼吸肌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而逝世。

初期检查临床症状:

1.肌肉无力:一开始可能出现站立缓慢,须要用手支撑身体协助身体直立,此症状又称为gower’ssign(如下图)。肌肉无力的影响进程,近端肢体无力会比肢体远程早出现,下肢会比上肢早出现。

2.假性肌肉肥大:肥大部分并非肌肉而是脂肪组织与纤维化肌肉,常小腿后侧肌肉(calfmuscles),大腿前侧肌(quadriceps),臀部肌肉(gluteusmaximus),肩膀上臂肌肉(deltoid)。

3.腰椎过度前凸(lumberlodorsis)。

4.步态摇摆(waddlinggait)。

5.小腿后肌缩短,掂脚尖走路(Achillestendonsshortening)。

6.其他:部分个案会有合并智力障碍情况。

治疗介入:无根治治疗裘馨式肌肉萎缩的方法,以下为推迟维持功能活动的临床治疗方式。

1.类固醇药物:

Glucocorticoids与Prednisone为目前主要临床治疗药物,主要针对改善或推迟肌肉无力及脊椎侧弯情况。依据部分药物的副作用,会配合给予补充钙质的建议。

2.物理治疗介入:

初期无明显症状时建议每天执行肌肉牵拉活动,预防肌肉缩短与关节孪缩(特别是髋关节与踝关节),鼓励站立行走活动维持心肺功能并预防脊椎侧弯,建议维持一般活动。若开始出现站立困难时,建议物理治疗介入尝试每天站与走维持肌肉力量并承重,必要时可给予辅具协助;每天5分钟呼吸运动;主动或被动肌肉牵拉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丧失行走能力后建议给予呼吸运动与照护卫教,配置有摆位系统功能之特制轮椅,必要时可视情况给予呼吸器及抽痰机。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链接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cs/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