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如何养伤

骨折愈合至少需要8—13周,算起来恰恰是三个月,老人常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样看来确实是对的。但实际上很多人对“静养”都有一个误区,认为静养就是休息,躺在床上不动。事实上,术后第二天或术后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就可以即刻适当的活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于骨折的愈合是十分关键的。

一、早期康复治疗的作用

⑴促进肿胀消退:损伤后由于组织出血、体液渗出,加以疼痛反射造成的肌肉痉挛,肌肉的唧筒作用丧失,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导致局部肿胀。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早期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助于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

⑵减轻肌肉萎缩: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制动,必然引起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和肌力下降。肌肉收缩训练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肌肉营养,促进肌肉的生理功能,预防废用性肌萎缩。

⑶防止关节挛缩:康复治疗能促进血肿及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连。适当的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从而防止废用性关节挛缩。

(4)促进骨折愈合:康复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轴向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二、早期康复的治疗方法

①伤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方向、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运动训练,必要时可给予辅助。上肢应特别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掌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外展的训练;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训练,防止跟腱挛缩。

②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有节奏、缓慢的肌肉等长训练,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并可使两骨折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于骨折愈合。

③对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为减轻关节功能障碍的程度,在伤后2~3周,尽可能每天短时间取下外固定,对受损关节进行不负重的主动活动训练,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对有坚固内固定的术后患者,可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应用CPM装置,进行一定范围的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训练。

④指导卧床病人做肢体活动,以维持健侧肢体和躯干的正常活动。鼓励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⑤应用物理治疗,可以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减少瘢痕粘连、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常用的方法有:光疗法;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法;超短波疗法;低频率磁场疗法;超声波疗法等。

三、骨折术后康复应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有康复计划和目标。

第一阶段术后早期(术后2周以内)

这一阶段的康复目标是促进肢体肿胀消退,改善骨折端和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骨折、关节周围的粘连。

第二阶段骨折愈合期(手术后2周至3个月)

这一阶段的康复目的是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范围、提高肌肉的力量、杜绝粘连,为肢体完全负重做准备。

第三阶段骨折愈合后期(术后3个月至3年)

此阶段应继续坚持关节活动范围的锻炼,最终消除粘连、僵硬的危险,活动的次数可逐渐减少。

适当运动是康复治疗的核心。科学、适量的运动对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调节作用,是被动卧床休息和单纯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当然,患病后的运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过分运动也会损害健康,患病后是休息还是运动,需要根据病情区别对待。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和功能障碍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因此,避免出现这种术后并发症的首选方法是必须尽早开始术后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

李想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cs/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