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千亿美金盛宴之后,中国ldquo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孤儿药,特指罕见病治疗药物。虽然针对的是罕见病种,但在定价自主等多种有利因素的驱动下,孤儿药市场规模并不小。

根据医药市场调研机构EvaluatePharma报告,年全球孤儿药市场规模为亿美元。也难怪,全球各大药企会在孤儿药领域前赴后继。年,FDA获批的53款创新药中,有31款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病。

相比之下,国内孤儿药领域的研发,要落后不少。年,国内共获批13款创新药,只有2款被批准用于罕见病治疗,无一例外还都是外资药企产品。

这也不奇怪。国内对于孤儿药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患者的支付能力,与海外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导致,“孤儿药”在国内略显孤单。

当然,随着国内支持力度的加大,国内孤儿药市场,必然也会像海外一样繁荣。只是,这中间,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01/

“诱惑”力度还不够

医药研发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需要投入不菲的研发成本。而罕见病的患者群体规模偏小,自然会让药企多些顾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即可被定义为罕见病。不过,世界各国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较大差异。

例如,美国对于罕见病的定义为,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欧洲的定义为,发病率低于5/的疾病。

我国对罕见病的定义,则是基于《罕见病目录》。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种疾病。

药企最关心的莫过于投入产出比,它们并不乐衷于“用爱发电”。巨额投入能否产生回报,无疑是药企研发立项的核心因素。

美国孤儿药蓬勃发展的核心,正是药企们在政策的“诱惑”下,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我们熟知的是,年美国颁布的全球第一个《孤儿药法案》,促进了美国孤儿药市场的发展。但实际上,法案颁布初期,药企的积极性并不高。

核心原因在于“诱惑”力度不够。当时,只有政府临床资助及未取得专利的孤儿药有7年垄断期两项激励措施。

随后,FDA在对孤儿药法案陆续修改后,药企的积极性才逐渐高涨。目前,获得孤儿药资格的品种,享有临床试验费用税收减免、获得研发资助、自主定价权、7年独占权等激励政策,“诱惑”十足。

临床方面的政策优惠,能够降低药企开发成本,缩短孤儿药上市周期;自主定价权,则给了药企足够的利润空间;而7年垄断期,更是加长了获利的周期。

巨大的“诱惑”下,药企加注孤儿药研发也就不奇怪了。截至年2月底,FDA已授出项孤儿药资格,批准个孤儿药适应症。

显然,孤儿药的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很重要。放眼国内,尽管国内对孤儿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但相比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国内并未出台专门支持孤儿药研发的文件,大部分利好措施,只处于在部分医改文件里少量篇幅中。涉及的政策,主要是加速审批等,关于独占期等核心因素,未有指示。

“诱惑”力度较弱,国内孤儿药研发力量较为薄弱,也可以理解。

/02/

支付能力的制约

国内孤儿药研发落后,除政策因素之外,还受支付能力影响。对比之下,后者更关键。

美国药企对孤儿药的定价拥有更高的自主定价权,不难预见,其售价势必会高于普通药品价格。

EvaluatePharma在《年孤儿药报告》中指出,年销售额排名前名的孤儿药中,每位患者每年的平均成本为15.09万美元,而非孤儿药物的平均成本为3.37万美元,接近4倍的差距。

实际上,这只是平均数,对于特定疾病的治疗药物来说,超过50万美元、甚至万美元的年治疗费,也不奇怪。

不止美国,国内罕见病的药物也不便宜。此前,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70万元一针的消息,便引发众多网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dky.com/wadwh/14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