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肌肉萎缩 > 治疗医院 > 骨折患者正确康复训练方法 >
骨折患者正确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或者石膏、支具固定仅仅为功能恢复创造必要条件,还需要通过康复治疗及正确的护理,才能实现功能的最大恢复。康复治疗与护理的目的包括①改善疼痛、水肿、挛缩等症状。②改善和维持局部以及全身的循环、代谢情况。③促进受伤关节、邻近关节,甚至健侧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和维持。④肌肉功能的改善。⑤训练和提高活动的持续时间和耐受力。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下肢静脉栓塞、全身体力下降等。⑦改善心理状态,建立对疾病恢复的信心。⑧指导辅助装置的使用,如各种支具、假肢等。
康复治疗包括体位治疗、功能锻炼、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支具的使用、全身保健措施等。在护理人员参与下,提供全面、长期、关键的康复指导,这样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康复。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和及早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性,遵循动静结合、整体和局部结合、主动和被动结合、阶段性和持续性结合的原则,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骨折早期一般是指伤后1~2周内。由于患肢常肿胀、疼痛,且骨折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其主要形式是患肢肌作舒缩活动,骨折部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而身体其它各关节均应进行功能锻炼。
2.骨折中期一般指骨折2周以后,肿胀基本消退,局部疼痛缓解的一段时间。由于骨折端已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或借助于功能康复器逐步活动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动作要缓慢轻柔,逐渐增加活动次数、运动幅度和力量。
3.骨折后期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内外固定已折除。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消除肢体肿胀和关节僵硬,并辅以各种物理和药物治疗,尽快恢复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和肌力。
近年来临床使用连续被动活动(CPM)装置进行康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其有无痛苦、消肿块、伤口愈合快、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角度、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等优点。
骨折病人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实施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对促进骨折的愈合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许多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不断涌现,常见的总结如下:
1.物理疗法常用的有电、热、磁、光、波、水等为主要原理的仪器。如各种电磁骨折治疗仪等,对促进骨折愈合有一定疗效。
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祖国传统医学,以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为主要手段,通过舒筋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药物治疗常用于消炎、止痛、消肿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而成的生物制剂已应用于临床,如各种骨生长因子等。它们在微环境下调节骨的形成,促进骨折的愈合。
4.营养治疗通过调节饮食,补充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营养成分,也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很重视药膳的作用。
赞赏